立即捐款

【落乜區2】袁智仁:要識R水吹

【落乜區2】袁智仁:要識R水吹

(獨媒特約報導)我們經常說「落區做野」,究竟與社區對話如何可能?由香港故事館主辦的社區入門能手第三堂,請來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原人)分享如何「落區吹水」。

關於社區,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各樣東西聚集在一起,活的死的,像線纏繞成團,互相交織。

從觀察空間入手

按對象的身份和興趣投其所好,就有機會產生對話。

原人到灣仔採訪車房時,甫見車房大哥便塞了支啤酒給他,然後才跟他慢慢說東談西。際遇和背景令每人的生活方式和對話態度都不一樣,摸熟後就不難打開話匣子。

正如若要跟文青對話,預備一張油麻地Kubrick戲院全年證是基本。

對話不是純吹水,傾計之前應先觀察空間。一個空間蘊含特定的政治和文化,你可能需要了解當區經歷甚麼事,找大家的集體記憶出來。原人說,觀塘有重建和小販;天水圍沒有公營街市,居民都在捱貴菜;上水滿街都是水貨客和藥房。翻一翻地區規劃,觀察存在甚麼價值和文化在爭奪和角力。

朗豪坊、apm和又一城都有H&M、Chanel等連鎖名店,但我們不會說這些是旺角、觀塘和九龍塘的特色。原人認為,清一色的大型商場只能成為地標,更多社區性的空間被隱去。平民式的共用空間被打入冷宮,被放置在不起眼和隱閉的地方裏。

他以朗豪坊為例,指由地面步行至朗豪坊熟食中心的通道,長久以來乏人問津,殊不知那兒才是地頭蛇和居民會混的地方,那裏有平價小食和任坐的椅子。名不經傳,反映一定的城市規劃邏輯:理性/交換價值的精確計算、土地利益最大化和數字量化。這種規劃理念把居民需要的考慮壓至最低,變成無特色的消費場所。

落區是要把一些反其道而行的社區空間翻找出來。低限制、低管理、靠約定俗成的地方,能容納更多人的多元活動,或是集體改變該地方的用途,正是空間自主。銅鑼灣時代廣場前的空地原是公共空間,及後市民使用時被管理員驅趕,揭發發展商借私人地方之名一併偷走公共空間。這些被駕空的偽公共空間有閉路電視和保安監控和管理,蘊含一套文化意義-所謂的公共,只是裝模作樣,一旦發現危害該地方形象的活動和人士,便馬上趕走你,實際上抑壓了象徵不潔、污穢的弱勢群體。

原人說,真正的公共空間,應是更民主的令各人公平地使用。我們可以觀察社區空間,透過講故事記述街坊怎樣使用空間:鵝頸橋街市的天台成訓覺房,下午市民席地而睡,或在兵乓球桌上攤透納涼,遠眺時代廣場;在西九區自製健身器材成休憩公園,變真.西九自娛區;觀塘社區組織與居民興起人民足球活動,在公共場地踢波;各地各區反抗大財團入侵社區的抗爭。以上都是一些蘊含空間自主的概念在內的場地實踐。

與社群對話也是方法之一,盲落區是不管用的,原人羅列幾項要點:

1)舖頭、茶餐廳、公園、街市等都是可能展開對話的地方,街坊會到某幾個店聚腳談天,你可以趁機參一腳,挑選老店作為目標,從口述歷史的方法記錄。

2)落區最忌臉皮薄,若甚麼都能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那就別放過這技能,和街坊混熟至關重要。

3)瘋狂現身,讓街坊認得你的臉孔,慢慢與不同人熟絡,也顯示自己誠意拳拳,不是白撞。

4)不同社區都有「傳聞」,搜集這些溫情小故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個角度記載。

5)除了社區軼事,也可從邊緣社群入手,深水埗的露宿者或觀塘的小販,是社區一份子,也是反映某些社會問題,甚至影響當區的規劃,不容忽視。

6)社區歷史、政策也可作為出發點來記錄社區,例如天水圍的交通安排如何影響居民、各區重建誘發甚麼更嚴重的問題等等。

7)香港集體大事件,如六七暴動、九七回歸、禽流感、SARS也是可選擇的方向。

8)不同身份有不同的文化行為,工人多住廉租屋、看電影為樂;基層住劏房,以下棋娛樂;白領也許住高級劏房,平日愛買東西。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可成為故事。以上要點,不只是一個故事記載,記錄者應更敏銳地與背後社區面對的處境連結,以更立體淺白的形容表達。

網絡平台是現代擺脫不了的資訊傳遞媒介,Facebook不少人自設社區群組,彼此交換信息,社區議題也得以受廣大關注,原人也是Facebook「活在觀塘」的管理員,透過向觀塘人發放資訊,並留意社區動態。

11949542_1149922721702613_8128188133354789285_n
圖片來源:活在觀塘

如何在網上經營,他形容方法似谷阿莫一樣,以最短或有限篇幅概括一個故事出來。網絡資訊流動快,人們不斷滑動屏幕,不會花很多時間在一個帖子內。你要學習如何取捨,重點刻劃特定信息。資訊圖片(Infographics)是最新且熱門的方式,把文章濃縮成隻字片語,幾句便是核心內容,最簡單是文字配背景相,又快又吸睛。使用圖表也可突顯某些政策的荒謬之處,例如區議會以70萬請來設計師美化環境,視覺效果卻不及古洞以二百元的成本來裝飾牆壁。「我們把兩幅相合併對比,一看就知觀塘那個看起來很蠢,又浪費公帑。」管斑員也可以選擇改圖,帶點黑色幽默,諷刺時弊,資訊可以很快經傳。這種做法有利有弊,畢竟時事的脈絡不是一下子以幾張圖表便說得清。

搜集資料、分析、記錄方法至落筆,純粹寫個有趣的生活故事,或是有目的性帶出某些社會議題,方向很多元。原人寄語,甚麼時候應用怎樣的寫作方法才是關鍵。

IMG_6013

記者:何哲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