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決對談系列(二):李峻嶸

作者按:過去幾個月,「自決」成為了一個十分時髦的概念。各路新興的反政府力量都用上這個字眼。有要求進行自決公投的、有鼓吹港獨的、有主張內部自決的……雖然不同勢力對「自決」的理解不盡相同,但「自決」運動似有一觸即發之勢。在這潮流中,香港泛左翼就「自決」這個概念卻比較少發表意見。左翼21為了激發討論,特意找來五位泛左翼朋友以問答的形式談談他們對「自決」的看法。他們的意見只是個人觀點,不代表他們所屬組織的立場。另外,雖然我們在圖片上選取了他們的一句說話以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大家務必要看全文,才能全面理解這五位朋友的看法。

問:你贊成當下香港的社會運動以「自決」二字為主軸嗎?
答:對於為何「自決」一詞突然變得時髦沒有深入研究,所以難以斬釘截鐵說「贊成」或者是「反對」。「甚有保留」應該是較適切的說法。

問:為甚麼對香港的社會運動以「自決」二字為主軸有保留?
答:在下的粗淺觀察時,現時有關「自決」的討論,多數都是針對中港關係。就算是經常一併討論的的「本土意識」或者所謂香港人的「主體性」,說到底都是在談中港關係。中港關係當然是極度重要。但左翼如果要爭取的是一個徹底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那麼我們在審視中港關係時,有必要將這個議題置於香港的打工仔女、基層市民和其它受壓迫的群體的立場來看。我們不是「純粹」用「香港對中國」的框架去看中港關係。

我理解有也有主張「自決」者嘗試充實這個概念在現今香港政治討論中的內涵。但我的看法是悲觀的。因為一個概念雖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繹,但社會的政經文化脈絡總會約制人們如何理解這個概念。而在當下和短期內的香港,我想像不到一種多元、進步的「自決」論能夠獲得大眾理解。

問:左翼應該支持選項包括「香港獨立」在內的民主公投嗎?
答:既然左翼主張的是徹底的民主自由,那沒有道理反對。

問:左翼應反對「港獨」嗎?左翼應該如何看「香港人是一個民族」的說法?
答:統又好,獨又好,其實應該是手段,不是目的。左翼應該是超越統獨的。左翼對港獨的立場,應該是視乎港獨對改善工人、基層和所有受壓迫的人的處境是否有利。蘇格蘭民族黨的獨立主張,主要是將蘇格蘭向左面推為基礎的。這種獨立運動,左翼可以支持。但現在香港的「本土」運動或者獨立論述,卻是以「右」,甚至是極右為基礎的。那麼這樣的獨立運動,左翼沒有任何贊成的道理。而任何獨立運動都不可能完全不建基於「本土」意識。不幸的是,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政治文化,幾乎注定了香港的「本土」意識是右傾的。所以「左獨」在香港也似乎沒有甚麼客觀土壤。當然,反對右翼的港獨運動,不代表一定要反對「港獨」或者主張大一統。

至於「香港人是一個民族」的說法,現階段看來只不過是本土右翼用來合理化自身訴求的手段而已。事實上,我們永遠無法為「民族」下一個科學的定義。而且一個民族不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個主權國。德意志民族可以有德國和奧地利;不少國家也是多民族國家。而就算否認「香港人是一個民族」的政治力量,其實也在追求一定程度的中港區隔。因此,無論對香港前途的未來有甚麼想像,其實都沒有需要刻意以「香港人是一個民族」這說法為基礎。現階段要警惕的是,在建構「香港民族」這一過程中的副作用是甚麼。誰會被排斥?誰會在這過程中不受尊重?有甚麼政治主張甚至是個人行動會在這個過程中被不合理地否定?

問:當「自決」成為潮流,左翼不談「自決」會否令左翼進一步失去影響力?
答:首先,左翼在香港本身就沒有甚麼影響力。六、七年前泛左的社運(當時當中很多人都不會自稱為「左」)好像較有氣勢,並不代表進步價值在香港社會中植根。

在香港的脈絡下,「本土」、「自決」的論戰是右翼的主場(「自決」可能比「本土」對左翼沒有那麼不利)。左翼當然要介入討論以至參加相關論戰。但如果左翼真的要擴大影響力,就不能視之為主要戰場。

問:你認為現時排外右翼提出的自決說法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答:過去泛民領導的普選運動縱有百般不是,它也起碼大致對於「人權」、「法治」等概念有正確的理解和實踐。但排外右翼由於以族群鬥爭為綱,是可以連這些價值和對「民主」的堅持也拋棄的。在這方面而言,他們比中間偏右的主流泛民更加退步。

問:既然你對「自決」運動有保留,那麼香港的抗爭運動應如何走下去?
答:我沒有甚麼高見。但佔領運動未竟全功後,短期內其實看不到香港的政經結構有一個大變的清晰時機。現在不像三年前將精力聚焦在政改的情況。當然,時機也可能隨著中國因素的變化而突然出現,所以無時無刻都要繼續裝備好。左翼要做好教育和組織,方能在下次大型動員時能增加實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我知這說法很老套,但我實在想不到其他可說的東西了。

問:承上題,你所建議的方向,和「自決」運動和本身已經存在的普選運動、基層勞工運動有何異同?
答:「自決」二字不會是主軸;普選運動是主要目標之一,但不是神主牌中最重要神主牌。手法上可能真的和現存的基層勞工左翼運動分別不大。但我相信,要有更清晰的理想社會藍圖,而不是零散的「逐樣砌」。

問:有沒有甚他東西要補充?
答:近年,那些號稱「本土派」的勢力迅速冒起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因為他們和主流泛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追求中港區隔。民主普選很大程度上都只是被理解為區隔兩地的手段而已。而這種「共識」,則是來自港人的優越感和香港比大陸先進的制度。《基本法》的條文基本上是要將香港的制度凍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也解釋了為何主流泛民基本上是擁護《基本法》的。

泛左翼過去十多二十年爭取到的其中一個顯著成果,就是令到不少主流泛民和更多群眾認識到就算是香港「原有」(即九七前)的體制和文化也並不是大家原先所想像的那麼美好。最低工資和領匯這兩場戰役尤其重要,因為它們重挫了香港人對自由市場的迷信。

不幸的是,「本土」浪潮的出現不但令階級議題受到忽視,而且為了搞族群鬥爭或者「自決」運動,那種美化九七前香港的思潮又再湧現。這種歷史觀只會令到基層勞工運動事倍功半。因此,我才說「本土」其實是右翼的主場。泛左翼有必要提出一套進步的「本土」觀與之抗衡。但如果期待進步本土觀可以成為帶動泛左力量重新振作的論述,小弟覺得這真的是太妙想天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