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來西亞留學生看香港人面對的壓力

下星期就是DSE放榜了,約六萬名考生將競爭兩萬五千個學士名額。除了本地學生要競爭外,外地的學生也要通過考驗去爭取來港讀書的機會,而 Sherlyn便是其中的一位。因為機緣巧合, Sherlyn來到了香港讀書並在畢業後留港工作。在留港 8年期間,由當初的不了解到現在懂得同情香港人所面對的各種壓力。

Sherlyn是在馬來西亞檳城長大的華人。她為人活躍,喜歡探索新事物,在中學的時候便有參加多項課外活動如童軍、合唱團、樂隊等等。 Sherlyn在來港讀書以前曾與家人一起到香港遊玩,但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而當問及為什麼選擇到香港讀大學時, Sherlyn指出更多的是因為機緣巧合和憑著自己的感覺。

「當時有一間香港的大學在我高中推廣他們的夏令營,因此讓我對這大學感興趣 。雖然最後沒有去成夏令營,但後來決定再嘗試申請這所大學的本科學位 ,很榮幸又被錄取, 所以就想不如去念這所大學吧。在這之前我並沒有很深入地研究所有在港的高等學院或了解香港的教育制度 ,基本我經常都和我身邊的朋友說,可以來到香港念這所大學算是種緣分。」

剛開始來到香港時,Sherlyn覺得因為香港也是個華人較多的地方,而且她原本也懂得說廣東話,所以適應上還可以。唯獨在物價和考試的評分制度上,她覺得和在馬來西亞很不一樣 。

「我剛來香港印象最深刻就是香港飲食費用是馬來西亞的 4倍左右 。2008年當我離開檳城時每一餐只需要約港幣5 元,而當時在大學的食堂吃一頓飯很容易就是 20元以上。因為我覺得很貴,大學時期有時會減少每天的進餐次數。」

「另外,我了解香港公開考試和大學裡大部分時候都是以拉曲線的方法來評分, 意味著可能你拿到了90 分但都不一定有 A,但如果考題太難,60分都有可能拿到A。 在馬來西亞就很不一樣,在馬來西亞升讀高等學院,或許因為較沒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中五畢業生考完試以後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升學選擇,例如繼續升中六再考公開試、或升學到本地私人學院、或到國外升學,因此不需要以硬性的條件去把大部分人篩選出來。 我自己相信只要一個人想在自己有興趣或天分的科目,或者是行業上獲得更多知識就應該有同等機會升學,而並非以公開試的某幾項科目成績去決定一個人升學的命運 。另一方面,我覺得因為香港的教育制度,本地學生一般都特別懂得準備考試 ,怎麼在考試裡拿到好分數 。相比之下, 當時我在馬來西亞受到的教育不是那麼 ”exam-oriented”,因此這讓我來港讀書時感到挺大壓力。」

雖然遇上一些困難,但Sherlyn也慶幸自己會說廣東話,令她有更多與本地同學交流的機會。

「我在馬來西亞都不怎樣說廣東話,所以一開始來香港也只是認為廣東話只不過是華人世界裡的另一種方言。但在香港踏入社會以後,我漸漸覺得廣東話是一種很特別的語言,有很多獨特的表達方式, 很難直接轉成英文或者其他語言。另一方面,因為在香港廣東話並非一種必要認識的語言, 因此在大學裡會說廣東話的同學會經常混在一群,不會說的亦會自成一群 ,大家只有較正式的活動或在課堂上那麼一點的交流,有點可惜。」

雖然在香港不懂得說廣東話也能生存下去,但Sherlyn 覺得廣東話應該被保留 。她初來香港時感到普遍港人的溝通都會穿插一些髒話。她一開始不太了解為何廣東話這語言那麼粗俗,但融入社會以後慢慢覺得這也是香港人及廣東話的特色文化之一,這亦與港人面對的壓力有關。

提到香港人面對的壓力, Sherlyn覺得因為香港扭曲的教育制度,很多人從小就已經要承受很多壓力。

「我感到很多本地學生因為在準備公開考試時太辛苦,所以 一般都有『希望輕鬆過大學日子『的心態 ,缺乏學習的動力。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走堂』 ,較多同學都想 ”hea”過,也認為如果沒有特別想要追 Hon (First Class Honours 一級榮譽) ,不用花太多努力,都基本能夠畢業。或者對我來說在香港的大學讀書是一個挺新鮮經歷和難得機會 ,所以我很珍惜在大學裡各種的學習機會。」

另一方面,Sherlyn從各方面了解到香港的財富基本都集中在少數人和幾家大公司的手上,而大部分人都因為生活壓力很大而感到不快樂,所以她當初曾想過在大學畢業以後回到馬來西亞或到新加坡工作。但後來又覺得既然有機會在香港讀大學就應該嘗試在香港工作、體驗香港的生活。

「工作以後, 當我有機會接觸到學校以外的港人時, 偶爾會同情港人生活的艱苦。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努力工作但卻因為資源有限的問題,一家大小也只能住在一個相當狹小的空間, 這樣其實非常辛苦 。在馬來西亞, 至少我們的土地資源還算足夠,因此房價也不會太高, 只要肯努力工作,要承擔一個足夠空間的房子也不會像香港那麼難。」

「我會覺得香港的勞動市場非常有競爭力,港人在工作上都比較 『能捱』 。我覺得這也是因為在香港的生活不容易過, 如果不努力就未必能做到一些生活基本的事情,如置業,結婚,生小孩等等 ,這些都需要很多錢。香港的父母對孩子教育都很重視 『贏在起跑線 』 。相對的,由於馬來西亞的職場相比香港並沒有那麼國際化,也沒有那麼激烈的競爭,所以馬來西亞的工作環境亦比較輕鬆。雖然馬來西亞的薪資相對香港來得低,但亦能在一個較少壓力的環境之下活得很快樂。」

因為香港的工作機會較多, 而且還有很多值得發掘的事情, 比如香港會引入很多國際的藝術表演,所以Sherlyn 短期內都會繼續留港發展 , 但她覺得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香港。亦因為如此, 她也很理解一些香港朋友有搬離這個住了多年的家的念頭。但同時她表示很多身邊的香港朋友 亦十分喜歡這裡,亦會繼續留在香港。她覺得是否要搬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居住是一項個人決定, 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活得快樂。

作為最後的寄語,Sherlyn希望一眾能考上大學的香港年青人能有更積極的想法,好好利用比一般人多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她也希望香港社會的想法能夠更開放,不要只把考進名校或者考上大學定為每個人唯一的成功途徑,也不應鼓吹大家都追求單一的東西。

在香港這個土地和高等教育資源都有限的地市中,大家為了爭取資源要面對著各種的壓力,但這種壓力也令香港人在國際間有著較高的競爭力和工作效率。但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這個高壓環境,但無論要決定去或留,更重要的還是要活得快樂,珍惜身邊的一切。

去或留 Move or Stay Facebook 專頁

文章原刊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