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托詞奧運 里約驅逐貧民毀家園

文:簡懿娟(香港仁人家園傳訊及市場主任)

里約政府聲言舉辦奧運有助城市發展,為興建奧運設施而遷走貧民窟,稱可長遠改善全城140萬名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環境,然而我們所見到的,只是政府以舉辦奧運之名,把貧民窟居民遷出市區,令他們生活更為困苦,更突顯巴西房屋法律執行不彰,難以保障基層市民住屋需要。

賠償空有其表 貧民更苦困

自2009年起,里約現已有最少22,059個家庭﹑共77,206人因奧運基建而離開家園,政府以分配公屋或金錢賠償給受影響居民,發言人稱有500個家庭自願離開。然而居民駁斥政府逼遷,指摘政府先拆除附近樓宇,再提供小額金錢,威嚇他們接受賠償,而且還暫停收集垃圾,令居住環境更為惡劣,居民難以留守,唯有逆來順受。

不過,接受賠償是另一場惡夢,居民大多投訴賠償金不足,以巴西世界盃賠償金作參考,居民住在估值美金70,000元的樓房卻只獲賠美金22,000元。里約樓價高企,貧民窟的細樓亦索價美金40,000元,但貧民窟居民月入平均約美金460元,若要另覓居所就需負上房貸,否則都是要搬到環境更惡劣的貧民窟。有部份居民則獲安排上樓,但這也未必是好事,有居民投訴公屋的道路和街燈還未準備好就要遷入。即使設備齊全,居民也要繳付「保護費」等潛規則費用,以換取煤氣﹑電視等基本設施,有居民不堪收費,最後無奈售出公屋,再遷到其他貧民窟,換言之,他們只是離開了市區的貧民窟,改住偏遠的貧民窟,生活只有更苦。

打造中產區 貧民成棄民

住在市區貧民窟的人,都是為了方便就業及獲取公共資源,但因為奧運,最少8,600個家庭被搬到里約西區,部份更搬遷到距離市區60公里之遙,不少人因此而失去工作。更甚的是,他們再難重返原來居住地,只因政府銳意把奧運場館區打造成中產社區。奧運後,場館區繼續以3條貴價巴士線接駁,部份場館亦撥歸財團以私樓形式出售。至於奧運村,政府更計劃改成3,604間標價約港幣546萬元的房屋,與低收入家庭更是沾不上邊。雖然政府曾稱將會把60%的奧運基建撥作公共用途,亦提出基層房屋計劃,務求十年內改善居民生活,但該計劃一共有40個項目,現時只有兩個項目獲切實執行,貧民窟居民要重返市區實是遙遙無期,他們已遭隔離至郊區,成為棄民。

執法不彰 難保居民權益

面對不公對待,我們發現貧民窟居民根本難以循法律途徑申訴。貧民窟樓宇多是違法建築,大部份居民並無法定的土地擁有權(Land ownership),縱然巴西法律保障居民可擁有土地居住權(Land tenure),但申請程序既漫長且費用高昂,個案動輒花上20年才獲法庭處理,且有不少個案最終無法得到完善解決,貧民窟的居民難以擁有居住權,更難對抗政府的無理逼遷。面對司法系統漏洞,巴西「仁人家園」聯同關注貧民窟組織發起聯署,促請當地司法機構正視問題,並要求政府對受影響家庭作出合理賠償。

法律未有妥善執行,除了令貧民窟居民無法獲得應有賠償外,更未能處理因盛事而荒廢的建築物。巴西法例規定,每幢物業需有社會角色(Social role of property),荒廢物業即屬違法。但為了盛事,一切也讓路。為了舉辦2014年世界盃,當局就遷走了200個家庭來興建巴士站,但至今工地空空如也,賠償未見影蹤。里約市內本來已有數以千計的建築物遭廢棄達40年之久,奧運過後,基建能否運用得宜改善基層人士生活,抑或變成有錢人樂園﹑更甚淪為荒廢鬼城,將牽動巴西5,000萬無適切居所者的安居夢。

原文刊在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