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香港歷史對小麗的批評

近日,網路流傳博客「香港歷史」對劉小麗老師批評的一篇文章(1),謂其對香港歷史只略知一二,甚至錯漏百出。對此,在下必須回應,並強調,鄙人並不認識小麗老師。

在文章起首指出,小麗論述香港人口主要在二戰和四九赤禍前後大陸難民前來構成中,「二戰」期間,日本對我城行歸鄉政策,令香港人口大減,認為小麗老師對我城歷史一知半解。

首先,博主對我城歷史的認識,值得肯定。然而,「二戰」開始定義,中外有不同界線,外國史家普遍認為是三九年德國軍隊開入波蘭,但是,中國有些史家劃在37年七七事變,更有些劃分抗戰起點在1931年關東軍入侵東北。而西方史家多以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二戰漫延至亞洲。但博主行文之間,尊稱蔣中正為「蔣公」,我想,作者應該也是以七七事變作起點,因為他尊敬國民黨蔣介石,而抗戰是蔣打的。

在七七以後,大陸東面沿海國土,多數陷入日本人手中。其時,日本未向列強宣戰,中國難民蜂湧入國中之國,西方在華租界避難,南京當時便被德國人拉貝劃一地點,救助大量中國難民,令彼等逃過滅頂之災。而翻查維基香港人口條目,31年香港人口才八十多萬,而用回作者引用初期日治時的數字,比較之下,十年間,我城人口增加了接近一倍,就是從大陸逃命而來的。小麗的誤解,就是當時的確有大陸人因戰亂來港增加人口,但在日治後減少的部分有忽略。

人文社會科學範疇的博士,應該稱做窄士,因為每升一級,讀的範圍愈窄。小麗是社會學博士,歷史不是她的本科,有一個小小錯誤,不足為奇。

回到歷史世界,我曾在世界級的文史哲學府當工讀生,世界一流的歷史學者,通常一出自己範疇,便會說:「這個問題我是外行的。」你們當然可以揶揄他買保險戴頭盔,但是,秦漢政治史學者,對著清代經濟史課題,認外行是客觀事實。

小麗比我大五年,九十年代我讀中學時,記憶所及,中西史也沒有教香港史,經濟與公共事務,好像也沒有提及。即使有,如果我們不是中學教師,相信很多人都不可能倒背如流。八十年代的小學,是有社會科,但叫你們寫回當年九成內容,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做到。簡單一點吧!叫一個補習天王去考回當年高考所考科目的DSE,他也未必考得回當年分數。

至於作者批評小麗的另一點,就是來港人士延續「小農」並引五十年代一場選舉作例子,指其時公民素質良好。首先,引回作者文字,那場選舉投票率只有35%,而且,當時要求投票但無權者,多數是曾當陪審員人士。從那位市政局議員口中的「大部分」,佔香港人口多少呢?翻查維基,71年我城才正式開始有免費教育,博主明顯有以偏概全之嫌。

事實上,有人目社會科學為偽科學,因為所用數據,是「一般而言」便會用上全稱命題。而「一般而言」,是指大多數人。1986年,經過前面71年起港英十多年的努力,識字率只達86.9%(2),可見小麗指的,是49年後二、三十年間的「大多數人」。

至於香港當年左右派「盛行」,根據港英政府50年代的調查,國民黨支持者只佔人口不足一成(3)。工聯會今天會員也佔人口不足10%,而六七暴動,被檢控的,也只有不超過二千人。

而博主對左右的劃分,在下也認為有問題。法國大革命之時,議會較激進求變的,坐左邊。較保守的,坐右邊。再引申下去,右派代表獨裁。很明顯,中共是右,至於國民黨,台灣當時是戒嚴時期,白色恐怖,但經濟政策方面,耕者有其田正正是國府推行的。

國民黨在港人士,也不是全部肯定威權政治的,如徐復觀先生曾為國軍將領,但也要求國民黨民主,白紙黑字記錄在其著作之中。

至於殖民地政府,也不對在港國府支持者不聞不問,例如新亞書院便曾發生不準掛青天白日的國旗風波(4)

的而且確,小麗說六四是我城的共業,而她也說:「對平等、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的追求,只能說是一個矇矓的社會願景,而非如不少昔日政治精英所相信般,已經確立成為普遍港人的核心價值。上一代港人的心態,仍是以追求繁榮穩定、安身立命及個人享受為依歸。因此在爭取普選的問題上才出現了世代之間的價值觀分歧。」

博主提出的批評,其實是出於一個誤解,六四是有過百萬人上街,但九七前的移民潮,眾所周知有五十萬人左右離開,雖然有回流潮,但只是30%左右(5)。即使一些地方,如澳洲,回流人數比移居往當地的多,但別忘記,人是有生死的。用前面數據,推算有三十五萬沒有回到香港,不回來的原因不外乎:疑共、恐共或反共。

而看回2012年立法會選舉建制三大政黨:工聯會、民建聯和自由黨得票近五十萬(6),而合資格,即夠年齡但沒有登記做選民的香港人,即本土派常罵的「港豬」,有約二百萬人。

從上面兩段資料顯示,小麗的論述並無矛盾,只是每句說話的針對對象不同,是否要每句說話,都要像寫論文一樣,例出有多少百分比的人支持和反對?事實係選民人數約有380萬,之前指出有約200萬合資格而無登記「港豬」,而380萬中有多少人是中間選民?鍾庭耀也不能準確答你。可以籠統地說,香港對於民主的追求的人數,如果來一次像澳洲般立法合年齡者強制投票,結果也是存疑。至於當年六四過百萬人上街,我不會像建制神人般說不上街的人是支持共產黨屠城,但支持民主而沒有出來的,也是沒有人知道。所以,雖然我前面說社會科學是以一般人(即大部分人)便會用上全稱命題,但前面提及的是有堅實數據支持,上面兩段的資料,是找不到完全數據,因為中間選民是會改變立場,他們的人數也是最多。而作者批評小麗為左膠,相信他亦鄙視「港豬」。

至於八八直選民調,上面數據已經說明一切,我也不作多言。希望博主不要只看史料便下判斷,妄加批評,歷史研究除了看史料外,還要加上其他學科知識。

最後,我必須再次強調,我不認識小麗,我只是以有限識見,解讀博主文章和小麗政綱,我絕對不是小麗代言人。

2016立法會九龍西選區名單如下:

1.吳文遠、2.何志光、3.毛孟靜、4.梁美芬、5.譚國僑、6.朱韶洪、7.黃毓民、8.黃碧雲、9.林依麗、10.蔣麗芸、11.關新偉、12.劉小麗、13.游蕙禎、14.李泳漢、15.狄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