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映時代的小說 — 少爺

少爺
夏目漱石
2015,自由之丘,238 pages

道後温泉是四國松山市附近的一個著名温泉鄉,據說在公元前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使用這邊的泉水作入浴之用,故有日本三古湯之一的稱號。如此有名氣的景點,當然不乏遊人與及各種應運而生的用以娛樂到訪者的玩意。

在道後温泉不難碰見的是一系列卡通人物,既有等身大的人像,也有裝扮成他們的人,甚至乎是一個機械大鐘,每逢整點皆會有該系列人物跑出來與遊客打招呼。該系列人物有男有女,有西裝筆挺,也有武士裝扮的,彷彿都是來自戰前時代的角色。而這也正正就是事實,因為他們都是來自二十世紀初一本小說《少爺》裏的角色人物。

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國民作家,他的作品《少爺》膾炙人口,常被指為是最多日本人看過的小說之一。內容講述主人翁由東京跑到松山成為中學教師,認識了一群性格迴異的同事,當中有的爽直豪邁,有的性情温文,有的卻陰險奸詐。面對著這些錯縱複雜的社會關係與人物性格,主角不其然懷念著自小撫養自己長大,目不識丁卻單純簡單的家僕阿清。但縱使厭惡著虛假的言詞修飾與表裏不一的行事作風,主人翁卻不是簡單的逃回自己熟悉的東京,而是正面的對這些他不能理解的事物作出對抗。雖然最後還是要離開學校,卻總算出了一口烏氣。

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或者應該說,它的特點正在於簡單明快,黑白分明。要理解這本書為什麼會受歡迎並不困難,但要明白為何它會成為日本的國民小說,就不得不代入其歷史背景。十九世紀末的日本與中國一樣,正在努力地回應西方那種壓倒性的軍事與科技力量,不同之處在於明治維新確確實實地引領日本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時代,也正是這種工業化的成果加上要推翻東西人種論的信念,給往後半個世紀的軍事擴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在讚嘆日本現代化之迅捷與成功之際,一般人在生活上文化上思想上的劇變,特別是伴隨而來的痛苦,卻多被旁觀者拋諸腦後。歷史學家Andrew Gordon 曾指出對19世紀末的日本人民而言,工業革命所帶來之衝擊,其立竿見影的效果是重重災難。受害最深的是兩類人,一是小家庭農民,另一則是年輕女工,他們數量龐大,其身份也許會重複。在經濟發展過程下,大批農民失去土地,為債權人取走,而數以十萬計的青少年女性受僱於棉紡,織布,火柴,以至欣欣向榮之娼館,其所遭受的痛苦是不足為人道的。(1)

而日本人,也往往缺乏將這種壓力發泄的渠道。當其地震災難後的秩序井然讓全球眼前一亮,卻也某程度上代表了每個災民對於自己情緒的高度壓抑,這狀況與平常日本人的內歛性格其實同出一轍。如此的論述固然不免掉進了民族性理論的框架之中,卻有效地說明了二十世紀初一般日本人對於社會急速轉變,熟悉的事物一一隨風飄逝卻無能為力的焦慮與不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連流行的文學風格也是嚴肅的,是故《少爺》這個故事,為一眾幾乎要淹沒在激流中的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刻喘息的空間。只是,這個故事又是如此的脫離現實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讀者這是虛構的,又或者如吳叡人在推薦序中所說,《少爺》這類人物是非寫實的,是在現實中不存在的一種理想型 (2),而正是當中對理想的嚮往讓日本人如此喜愛這本小說。

Note:
1. 夏目漱石, 少爺, p.6
2. Andrew Gordon, 200年日本史增訂版, p.117

延伸閱讀:
細看日本現代化的得與失——
Andrew Gordon, 200年日本史增訂版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