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官鄉染黑 棕土漂白 管治崩盤

立法會選舉過後不到半個月,在候任議員朱凱迪和姚松炎鍥而不捨追查下,政府全方位失守,暴露出元朗橫洲發展不僅違反程序、規劃粗疏,更證實了香港人最痛恨的內幕:長官意志凌駕公平原則,濫用權力公器私用,利用程序編造謊言,堪稱是「橫州門」醜聞。此事受害者不僅是橫洲三條散村百多戶村民,以及40多萬在公屋輪候冊苦等上樓的居民,還包括全港700多萬對特區管治仍然疑中留情的香港人。究竟「橫州門」如何催毀特區政府僅餘的正當性?必須深究「為何發展」與「為誰管治」的基本課題。

香港《城市規劃條例》開宗明義說明城市發展的目的是「促進社區的衞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重點在於「社區」整體而非個別地區人士,更非以權貴利益為依歸。

市民賦與特區政府城市規劃的權力,但使用公權力必須依循法例和程序公義,並非任由官員自把自為。政府在橫洲規劃上一開始便犯了兩項程序失誤,以至一錯再錯。

其一是剝奪持份者參與權利:公眾諮詢並非政府對市民的恩賜,根據全球各國(包括中國在內)於1992年「地球峰會」上簽訂的「里約宣言」,宣言第十條明確表示市民有權參與環境決策,而政府有責任提供資訊。政府只向地區勢力人士「摸底」卻把受影響村民矇在鼓裏,遑論其他持份者例如元朗區居民和全港輪候公屋多年的家庭,是赤裸裸剝削了全港市民的公民權利。

其二是漏做社會影響評估:梁振英班子經常把「以人為本」掛在口邊,但政府在2012年花公帑聘請顧問研究橫洲發展,卻沒有調查三條「被滅村」居民的狀況,也未有調查正在棕土上從事各類工作的員工對於遷往現代化貨櫃中心、有望改善工作環境的意見,更未有調查元朗居民對於減少貨櫃車流量和棕土污染有何期望。官員不充份評估社會影響便無法制定公平有效的解決方案,結果政府須倚仗公權力欺壓弱勢社群,不斷製造社會矛盾。

掩飾兩項錯誤 編造三大謊言

這兩項失誤令橫洲發展先天不足,當「官商鄉黑」在立法會選舉成為社會焦點後,特區官員急於找理由掩飾,可是每個理由捱不到一天便被傳媒找到人證物證推翻,結果淪為一個又一個謊言。

一、「先易後難分階段發展」

政府在2013年向地區人士摸底後,到2014年向區議會提出避開棕土、少建1.3萬戶公屋的縮水方案。如今梁振英為了證明並未向惡勢力屈服,表示還有第二、三期發展,卻被鄉事派一一否認,又交不出發展時間表。所謂「先易後難」之說,更是「鬼拍後尾枕」,因為內部文件說明修訂方案的壓力來自貨場經營商,政府變相承認橫洲棕土是黑勢力範圍,所以不敢挑戰。

二、「摸底不等於勾結 」

「勾結」一詞是死穴,政府必然矢口否認。但「勾結」毋須白字黑字簽定協議,只是「利益交換、大家識做」的同義詞。所以香港人心裏明白,「官商鄉黑」是否勾結,只需看各方的行動和結果。政府派人在2013年7月和9月「摸底」後橫洲發展大幅縮水,三方得益最大:鄉事勢力繼續經營貨櫃車場月賺數百萬元,1.2公頃非法霸佔的官地更獲得土地總署「漂白」成為合法租用;新世界集團在已收購的橫洲綠化帶,利用政府擬建道路之便,向城規會申請興建3幢39層高豪宅;梁振英除了在2013年8月獲得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率領大批「口罩」兵團在天水圍高調「撐梁」之外,新世界和鄉事派對特首梁振英的公開支持多年來有增無減。勾結是否屬實,市民心裏有數。

三、「特首超然置身事外」

梁振英一直想把「橫洲門」推給張炳良和陳戊波兩位局長,豈料掲弊者向《蘋果日報》交出內部文件,證明梁氏本人親自出任橫洲工作小組主席,令他百詞莫辯。特首辦發表聲明,意圖撇清「在橫洲經營車場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就率眾在地方論壇高調支持行政長官」與政府摸底或縮減發展的關係。即使特首辦的解釋完全可信,事實說明這是政黑勾結最可怕的結果:梁氏毋須指使惡勢力支持自己,但惡勢力為了討好梁氏,便會自動獻身、過猶不及,以換取預期報酬。這種利益交換的惡性循環,足以侵蝕香港任何一個角落,更可能是朱凱迪死亡恐嚇的根源。

「橫洲門」無情真相 預示三重改革議程

梁振英一直宣稱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加快建屋不惜「迎難以上」,豈料面對商鄉黑利益,甚麼重大公眾利益均可束之高閣。他究竟為何發展?為誰管治?真相全盤暴露於公眾面前。

「橫洲門」只是冰山一角,顯示公權力不受制約,在重重包裝之下,可以貼貼服服地為一小撮人服務。土地發展如是,其他政策又豈可倖免?其實特區管治崩盤,橫洲並非崩塌的第一角,過去兩年從警權到廉政系統,已在一片片剝落。

「橫洲門」揭示出無情真相,令香港人猛然醒悟,過去信以為真的程序公義其實脆弱不堪。

特首權力原來可以由上至下一捅到底,一個小小的橫洲項目,連規劃地界和發展規模也可以按照長官意志扭橫折曲,特區體制建立多年的程序理性,加上技術官僚的專業力量,完全無法發揮制衡作用。

特首明年換屆在即,到了橫洲事件水落石出之時,要求特首以至兩位局長問責下台,已經無甚意義。但「橫洲門」印證了三重改革的必要性,勢必成為特首競選的關鍵議程:改革城規會,增加獨立性和民選委員;改組地政總署,重建站穩公眾立場的廉潔專業隊伍;重組鄉議局,成為代表所有新界居民的民主架構。

梁振英、曾俊華和林鄭月娥3位政府最高官員各自發聲明推卸責任,公開決裂已經無法逆轉。特區管治崩盤,「橫洲門」勢為守護香港吹響新一輪號角。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2016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