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吳生,你的「生涯」又有多少在規劃之中呢?

吳生説大學生壓力成因,其中一個是沒做好「生涯規劃教育」(Life Planning)。他當年搬米時,每個月讀三十本書時,讀社工時,有無想過自己會做銀行,又做人力資源,轉下轉下就做局長? 他的「生涯」又有多少在規劃之中呢?

上了年紀、真有「活」過的人都心知肚明,年輕時的「生涯規劃」多是得啖笑,現實是,生涯,大部份時候都不到你規劃的。除專科外,大部份人讀的和做的沒直接關係,讀書也從不是、也不應祇為了就業。有多少人年輕時真有規劃呢? 為什麼現在硬要年輕人規劃? 規劃真的可以,真的必要嗎?

Life Planning 本來不是壞事,最不幸是背後扭曲的價值,成長就是摸索,變幻原是永恒,世界在變自己在變,當下更甚,為什麼總要年輕人早早便要決定一切,把一切等值,讀書就是為了就業,就業就是人生,令到社會這樣看年輕人的價值,年輕人也被迫這樣看自身的價值。

我們可否都寬心點,不要一早要把Life Planning 壓在年輕人,甚至小朋友上。大家可否反璞歸真,不要祇講因和果,效率和成效,不要祇在乎贏在射精前? 祇有我們願意放棄這種價值,年輕人才可從我們身上看到讀書是修身,不是修業,也祇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let go,真正給年輕人自由和時間,讓他們從經歷和追尋中,看到高的天,厚的地,找到更恆久的志趣,對體會人生和成長的不可知更深刻,看問題時也自會明白海闊天空,當理想破滅,希望落空時也自能堅毅面對。

我小時曾經認真想過自殺的方法,後來放棄,是知道媽媽沒因為我讀書差放棄我,即使家中捉襟見肘,還找個補習老師幫我一把,補習老師第一天來,便說我寫的中文其實不錯,就是她倆,我才從不斷的挫敗中重新站起來。

年輕人輕生總有各自的原因,但能把他們從懸崖邊拉回來,從來都是身邊人的愛和關心,讓年輕人看到希望和自身價值,這是我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