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先有安居 才談得上生活

先有安居  才談得上生活

香港人生活壓力沉重,連最基本的安居也未能解決,加上政治衝突日益加劇,不少香港人也因此而鬱鬱不歡。有機構上月發佈的調查更顯示有四成受訪港人打算移民,「居住環境擠迫」更是第二大主因。 (1) 而近年多項調查亦顯示港人快樂指數甚低,其中一項調查公佈去年全球最快樂國家及地區,調查發現香港列入全球五大最不快樂國家及地區。(2) 有學者分析港人不快樂與物質生活有關係,向上流動難,置業亦難,因此難免不快。誠然,不能安居,婚姻及親子關係也深受影響,又何以談得上過生活?

作為當權者是否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特首梁振英稱一直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亦提出措施打擊樓市及致力增加房屋供應,雖然焦點對準了問題,但上任以來卻仍然未能有效解決港人住屋問題。據房屋署的數據顯示,公屋輪候冊現時約有二十九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3) 三年上樓的目標蕩然無存,甚至是十五年來的新高。近年政府更將尋找土地興建公屋視為「硬任務」,被狠批為「盲搶地」。解決港人住屋問題固然是艱難任務,但又是否只有盲目搶地一途呢?

近日房委會亦進行集思會,向房屋署提供意見,部份意見如收緊分戶及富戶政策等不單爭議多多,而且亦只是杯水車薪。筆者在此作些建議,望能拋磚引玉 :

1. 截至2014年,房署轄下尚有近萬個單位空置尚未租出,因此房署應增加福利,吸引翻新工程人員入職,加快舊屋變新屋的流轉,減低空置率,以免造成資源浪費。近萬個空置單位如能妥善處理,遠遠比花費大量資源去處理富戶或分房等個案有效得多 ;

2. 現時規定新建公屋的綠化比率不少於20%,如近年的新屋邨牛頭角下邨及安達邨等,環境綠化程度皆可媲美私人屋苑。在現時住屋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綠化比率可以作一定的調適,以騰出空間興建更多單位 ;

3. 承上,綠化方式不一定需要佔用地表面積,房署過往亦有作相關研究及試行,但可惜未有大規模採納。綠化其實可以考慮在垂直的表面如大廈外牆,甚至天台或商場,以及一些設施上蓋等皆進行,這樣既可達到綠化效果而不佔建築空間 ;

4. 政府過往一直表示要興建更多公屋及居屋,無疑這方向沒有錯,但市民卻面對兩難的局面,負擔不了居屋私樓卻又排不到上公屋,所以樓價問題是政府需要去正視。本年十月份推出的綠置居以市價六折的方式給綠表人士購買,至少提供了一個市民可負擔的水平去上樓,這樣的做法才可做到公屋流轉,既增加可擁有私人物業的市民,同時亦開闊了排隊上公屋的關口。

如文首所述,居住環境是影響市民生活的重要一環。家庭是社會之本,若家庭的根基受到打擊,社會亦會動盪不安。住屋問題固然是一個大難題,但也不必要只歸納為單一的土地問題,政府如真心為市民的福祉著想,在努力覓地的同時,亦應多管齊下,方能有效梳理住屋問題。

(1) 「政府無能近四成港人想移民」,《東方日報》,2016年10月12日
(2) 「快樂指數港排全球尾四 你過得快樂嗎?」,《經濟日報》,2015年1月5日
(3) 「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房屋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