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
不如自己做?南港島線通車民間重組方案

網站編輯部成員 網誌
南港島線(東段)即將於年底通車,根據運輸署在5月份的公共服務重組文件,大量南區巴士路線將會被削班削線,民間團體南港島綫關注聯盟連月在香港獨立媒體網刊文批評,引來運輸署高調發出新聞稿回應。
署方在11月21日南區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上稱,會根據鐵路通車後的客量調查,再確定是否落實削減巴士路線及班次計劃。署方代表亦承諾會在正常日子,即非公眾及學校假期的上班上學日進行,並會在確實進行客量調查的日期前通知委員會。署方代表又指,不就5月份文件進行修訂是為回應區議會的訴求。
近年鐵路獨大問題愈來愈受關注,港鐵車廂愈加擠迫、在高盈利下仍然加價,服務水平也有所下降。巴士公司愈做愈縮,令市民選擇減少。港鐵通車帶來的副作用包括租金水平上升、小店被趕走,換來大型上蓋物業及商場,也令過往新鐵路通車的掌聲,被質疑的聲音蓋過,這是今次南港島線(東段)通車前,署方對輿論著緊的原因。
如今根據署方的劇本,如署方代表在區議會上所言:讓市民「用腳投票」,大量居民改搭鐵路後,便會削減巴士服務,繁忙地區巴士數目減少,署方便大功告成。民間團體已表明會組織點算乘客人數,以抗衡官方數字,但也實在難以撼動巴士服務以削減為本為主故事線。這也是目前港鐵觀塘延線伸延至何文田及黃埔後,該區巴士服務即將面對的結局。
要抗衡這份劇本,需要的是運輸署願意改變大政策——即「鐵路為本」,引入更多平衡路面交通工具競爭力的政策,亦須改變由巴士公司以商業利益主導的路線策劃角色,置入更多公眾利益的考慮,包括居民選擇、路面負荷等。民間在反對的同時,不如也主動提出反建議?
1. 香港仔隧道巴士優先通行
如果是正常路面情況,乘搭巴士由香港仔或鴨脷洲往銅鑼灣,其實不過10至15分鐘車程,但因擠塞車程可以延至45分鐘甚至更長,影響巴士公司經營的意欲。署方應設立香港仔隧道巴士專線,在隧道出口擠塞、須間歇性封閉期間,以1:1方式放行車輛,即封閉數分鐘讓巴士先行,再封閉數分鐘後才讓所有車輛通行,以政策協助巴士加快車程,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延長隧道巴士專線
目前兩段香港仔隧道入口的巴士專線,僅在平日上午7至9時生效,署方應延長至至上午7至10時及增設下午時段(如下午4至7時)。
3. 檢討小巴路線機制
全港不少小巴路線均屬「巴士客量級」,有小巴路線用上逾百部小巴營運,但署方絕少將小巴路線改作巴士經營,結果出現小巴圍城、又未能應付乘客需求的情況。在南港島線(東段)重組計劃中,署方堅持開辦多條接駁鐵路的小巴路線亦可能出現超負荷的情況,署方須提早制定由小巴改為巴士經營的機制。
4. 監察南區路面情況
隨黃竹坑商貿區發展,黃竹坑道的路口在繁忙時間已甚為擠塞,日後多條小巴路線接駁黃竹坑站或令擠塞惡化。鐵路通車也可能增加南區遊客人數,令往淺水灣及赤柱道路更加擠塞,這點在公共交通服務重組計劃中亦未有提及,但應提早作出準備,如改用巴士接駁赤柱及南港島線(東段)。
5. 重訂削減巴士服務指引
如今削減巴士服務的指引,主要分為兩項,第一項是削減班次,根據是最繁忙半小時內載客率低於85%,以及非繁忙時間載客率低於30%。第二項是取消路線,根據是繁忙時間班次為維持15分鐘一班,而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低於50%。運輸署文件亦列入大量其他考慮因素,不過載客率始終是最重要的依據。
署方在削減班次或取消路線前,應引入路線運作的檢討,包括進行諮詢收集乘客及居民對路線的評價及意見,並提出改善路線運作效率的建議,在落實措施後如客量未見改善,才應考慮取消路線。這點是從當年署方強行取消北區往來觀塘的70X線中所應汲取的教訓:當年民間團體提議將70X線(上水至觀塘)簡化行車路線並改經大老山隧道,提升競爭力,卻被署方一一拒絕,而今日正出現了一條類近民間方案的277E線(上水至藍田)廣受歡迎。
如果引入路線考核,一些被署方建議取消的路線可以作何改動?下是筆者一些初步想法?
(利申:筆者為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增選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