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同捍衛少數族裔的平等教育權利

一同捍衛少數族裔的平等教育權利

12月10日是人權日。在香港資源豐富和自由的社會裏,人權被侵犯似乎不是一個香港人關注的問題。 然而,不平等的事情一直存在,最基本的人權亦會被公然忽視。香港融樂會成立十五年來,一直見證着少數族裔學生因爲中文學習支援不足,未能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

過去十多年來,融樂會和少數族裔學生、家長、教師一同爲非華語生爭取更公平的教育機會。香港的母語政策和中文科課程是爲中文爲母語的學童而設,政策假設每位學生的母語都是中文,間接假定了每個學生都是華裔。 政策忽略了香港多元社會和少數族裔的教育權利,但補救措施卻杯水車薪,遲遲未見成效。

融樂會一直要求政府制訂一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政策及真正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並確保學生在中文學習中得到適切的支援。 然而,這訴求被部分人士曲解為給少數族裔「特殊待遇」,少數族裔不應諸多要求。亦有些人認爲,移居英語爲主要語言的國家的華裔兒童,他們的英語能力也可以提升到近乎母語的程度,香港少數族裔學不好中文,一定是他們「不願意學習或融入社區」。

平等受教育的權利不只是停留在確保每個孩子有學上。如果香港的教育制度旨在中文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語言,那麼制度有責任確保每個學生,不論種族背景或學習能力,他們的中文能力可以達致一個水平,足以讓他們可以平等地在教育制度中受益。這才是平等教育權利的精神。在英語爲主要語言的國家,許多移民能夠學會流利英語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有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只是因為這些政策經多年制訂,已穩定和成熟,外人未必察覺到。

與此同時,社會在浪費少數族裔學童的時間,埋沒他們的才能。因為他們不能掌握好中文,令他們在其他用中文學習的科目亦表現遜色;他們學不好中文,不是因為學生或家長不想嘗試學好中文或不想融入香港社會。當一個個聰明伶俐、樂於學習的孩子不能學好中文,我們不可能盲目地指責這些社羣,而不思考和嘗試改變制度的弊端。

爲紀念人權日,融樂會舉辦了第六屆慈善行山活動融樂行,為種族平等和少數族裔平等受教育權利而遠足,有近三百人參與。正如聯合國2016年人權日的信息所說,「無論我們身處何地,街道上、學校裡、工作中、乘坐公共交通、選舉時或在社交媒體平台,我們都能做出真正的改變」。讓我們挺身支持少數族裔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確保我們的教育政策反映我們作為一個包容和多樣化社會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