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的歷史與社會研究」學術研討側記

「香港的歷史與社會研究」學術研討側記

孫逸仙博士生於1866年11月12日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2016是他150週年誕辰,九七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國父誕辰」是「學校假期」,除大陸之外,港澳臺灣一向如此,後來,此地聰明人想出「學校自行決定」﹝自決二字實在迷人﹞,廣大學子和家長包括教職員就再也不知道「國父生日放假」了,這是「搞政治」嗎?不是,這叫「院校自主」!

12月1日至2日,三所院校──浸會大學、珠海學院、新亞研究所聯合主辦「香港的歷史與社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國際」一詞是因為兩岸四地院校之外,尚有幾位外國學者,合共五六十人。﹝新亞研究所網頁有詳情﹞

兩位嘉賓的題目非常吸引:陳明銶教授是中國近代史之「香港因素」與香港研究之「大中華理念」基礎:全球、區域、國家、地區及本地的多層次重叠論述,霍啟昌教授是不正視重要香港史實將危害香港年青一代。可惜,如許重大重要的主題演講各只四十五分鐘,講者和聽者﹝公眾人士寥寥無幾﹞都不滿足,希望有心人另辦長一點的講座,或者寫成文章。

其中,霍教授提及兩個「扼殺歷史科」的羅姓官員,筆者不由想起反對「假國民教育」的「學民思潮」,這班少年在學者專家批駁無效之後,鍥而不捨,才湧現十二萬人包圍政府總部,阻止學校課程表出現「國民教育」﹝可惡的是滲透始終未止﹞。

香港、澳門,兩個芝麻綠豆般的地方,面積上根本無足輕重,佔據她們的葡萄牙和英國,只拿來生金蛋,GDP龐大無比,「派錢」「揮霍」,毫不手軟;失去她們的滿清權貴,幾乎視若敝屣。倒是五星黨「冷手執個熱煎堆」,「插旗」「駐軍」,享盡威風。

好在,120年前,孫中山先生以香港為「革命發源」﹝即顛覆基地﹞,而今百年之後,和孫逸仙年紀差不多的青少年,亦熱血沸騰,看不慣「強國橫行」「禍國殃民」,表面上,威振全球,埋下的危機,爆發時的毀滅性,無法估計。
回到歷史和香港,中國的歷史傳統,在世界歷史中原本深厚至極,但在五星黨淫威之下,一文不值,跟其他一切事物一樣,僅僅是「工具」。試仔細思考,大陸神州真正稱得上「文化」「歷史」的遺產,到底有哪些?

「漁村」,是英國殖民者賜予香港的樣貌,而實際上她不但有遠古史,中古史,近代史更是「恥辱」與「榮譽」互生,可以堂堂正正告訴世人,沒有港澳殖民地,就沒有孫文興中會;沒有中環興中會,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五星黨政權;沒有架床疊屋的人民共和國,就沒有七十年的倒行逆施,以至於「831落閘」「橡皮圖章釋法」等等。

要恢復歷史和香港的光榮,有識之士應該保持獨立自由的精神和立場,向勇敢的少年致敬,向他們告示真正的歷史文化,才庶幾對得起自己讀過的東西方聖賢書。

最後,高登討論區資料:

2013年底,香港大學政治學系榮譽助理教授林蔚文博士及林緻茵博士,發表一篇題為China’s United Front Work in Civil Society: The Case of Hong Kong(中國如何統戰公民社會:以香港為例)的學術論文。

時至今日,「泱泱大國」絕不應搞甚麼「統戰」,尤其是日夜掛名「公民」而只有「蟻民」的破碎土地。

#689宣佈不競逐特首暨世界人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