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禿英」40小時:梁振英路線崩盤紀實

「禿英」40小時:梁振英路線崩盤紀實

攝:Alex Leung

民主派全力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在11月初組成「民主300+」聯盟,以「踢走梁振英」為號召,一直氣勢如虹。但梁振英目空一切,繼梁游官司之後變本加厲司法覆核四位已上任的民主派議員,並加緊有實無名的競選工程,由一眾梁粉安排落區造勢。詎料在12月9日下午3時半,梁振英向傳媒宣佈放棄連任,正好是選委會選舉開始投票前40小時。

這項突如其來的變化,把「民主300+」殺個措手不及,因為主打議題馬上失焦,有人提出要把選舉日刊登於蘋果日報的全版廣告更換內容,但已來得太遲,所以周日早上市民看見的廣告仍是以「反對梁振英連任」為訴求。

以工程界為例,選民收到「進步工程」的最後一份單張,大字標題是一份仿真「工程日報」2017年3月27日的頭條新聞:「梁振英當選連任特首」;下面一句提醒選民「不想見噩夢成真?不想見香港撕裂?全投『進步工程』20票」,其他界別團隊的不少宣傳品也同樣失去時效。民主派倒梁號召已經明顯過時,建制派候選人私下為梁振英棄選的消息萬分興奮,認為這一招孫子兵法「出奇制勝」十分高明,所以信心滿滿。往後的結局已是歷史,連號稱是建制派在專業界最堅固堡壘的工程界也失守,「進步工程」一舉取得15席,打破建制壟斷格局,不少專業界別更大獲全勝。

究竟這段已經脫掉梁振英連任夢魘的「禿英」40小時,為何不能為梁粉選情起死回生,反而建制崩盤,有利「民主300+」擴大為「民主325」?這答案十分重要,因為是民主派制定特首戰策略的基礎。

一言蔽之,選民唾棄的不僅是梁振英本人,更是梁振英的管治模式和方針政策。所以梁振英棄選不足以平息民憤,選民經歷「禿英」40小時後仍然創下投票率新高,就是為了表達對梁振英路線深惡痛絕,授權民主派選委阻止梁振英路線復辟。

事實上,十多個參與「民主300+」的界別都發表了各自政綱,從多方面批判梁振英執政四年的方針政策。參照這些政綱綜合分析,足以從四方面認清甚麼是選民最不恥的梁振英路線。

政治寧左勿右

過去幾年「一國」侵蝕「兩制」和「西環」僭建權力的事例越來越多,直接威脅到香港人享有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無論是中聯辦干預各級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運作,市民在本港境內「被失蹤」或「被跟蹤」,港區人大政協公然挑戰「三權分立」原則,已經令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每況愈下。梁振英不但沒有站在港人角度向北京進言,更有權用盡,挑起港獨爭議,繼而用司法覆核和財政壓迫的手段挑戰民選議員,激化社會撕裂。寧左勿右的惡果是政府管治失效,變相為國家製造安全隱患。

經濟軟弱無力

過去幾年香港經濟一直在吃老本,所謂發展四大支柱其實是不思進取,越來越倚賴內地資金和人流,一旦北水南調失靈或內地旅客減少,便馬上不知所措。就以政府投資迪士尼樂園為例,內地遊客下跌便馬上虧蝕,然後政府要求香港人加碼注資58億元擴建設施,卻不敢與美國公司談判扭轉不平等條約,更沒有開拓文化生態旅遊的識見。當今全球最巨大的挑戰是應對氣候變化,但政府措施雷聲大雨點小,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減低碳排放的指標比國際城市差一大截,平白喪失很多商機。年輕人面對住房難、置業難的困局,眼見社會公平向上流動的機會銳減,自然怨氣大增。

基建好大喜功

多年來香港基建向超大型項目傾斜,把投資過度集中於鐵路和跨境運輸系統,按照長官意志劃定完工死線,導致工種失衡,延誤超支,卻未能培育本地人才或增加本地承建商參與的機會。社會資源錯配的惡果,令日益老化的系統缺乏維修,面對惡劣環境時不勝負荷。與此同時,民生工程大幅滯後,無論是公共房屋、醫院、老人院、社區設施、新市鎮建設都一直唱慢板。以新界原居民的丁權為例,政府斬腳指避沙蟲,不僅預留大量丁屋用地,更放任棕地年年增加,以致新市鎮建設只聞樓梯嚮,急需開展的新市鎮建設因規劃錯配未能開展,民生所需的基建一再延誤。

民生虎頭蛇尾

梁振英聲稱以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為他施政的重中之重,結果四年來公屋輪候人數不減反升,樓價遠超市民負擔能力。今天只見梁班子埋怨市民不配合揾地,不肯接受開發郊野公園,不肯大規模填海,總之市民不配合政府施政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反而專業界一直倡議的新措施,例如開徵空置稅或推行合作社房屋,卻拒絕認真研究。另一邊廂,政府對於制定全民退休保障,解決強積金對沖,實施標準工時,改革醫療保障,社會福利長遠規劃等等,卻是以研究諮詢為名拖得就拖,一如林鄭月娥當年承諾解決新界村屋僭建問題,至今無影無蹤。

批判梁路線 倡棄暗投明

「民主300+」表現出空前團結,是今次選舉致勝關鍵,但若以造王者心態自居,或急於推出民主派特首參選人,反而會浪費大好形勢。民主派選委負市民所託,要用盡影響力選出一位市民接受的特首,首要任務是對梁振英路線進行徹底總批判。唯有如此,才能令所有特首參選人「棄暗投明」:拋棄梁振英路線,重構香港新願景。

現在很多人把焦點集中在選委明年三月如何投票,其實是誤解了選委會遊戲的本質。

正因為是小圈子選舉,由現在開始選委的取態已經可以影響北京取態和特首參選人的政綱路線。對於民主派選委而言,可發揮的影響力不止於325票,更在於選民上周日賦予排山倒海的道德力量。因為市民已經發出明確訊息:全力制止任何繼承梁振英路線的參選人,同時令北京明白這類人是破壞一國兩制和社會和諧的元兇,不僅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對中央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梁振英路線的批判應由「民主300+」選委開展,但不能停留在專業界別,而應儘速擴展成為市民參與的公民運動,通過路線批判建立香港新議程,自會對特首參選人構成龐大壓力。

若果社會批判軟弱無力,依附梁振英路線的既得利益者必定借屍還魂,推舉另一位代理人上場,一如林鄭月娥聲稱要延續梁振英的政策立場,或葉劉淑儀公開採納寧左勿右的政綱。若果社會批判成功,到了明年三月,最能貼近民情的特首候選人,即使並非百份百接受公民新議程,也會遠離梁振英路線,屆時香港人起碼可以擺脫最壞的選擇。

對於北京而言,越清晰的香港民意其實越有利於中央政府取捨,避免重蹈四年前棄唐取梁的覆轍。上屆特首選舉民主派把精力投放於主動推舉候選人和泛民政綱,反而放生了建制派特首候選人,沒有引導市民對他們的人品和政綱作出嚴厲細緻的批判,效果並不理想。今屆建制派候選人並非鐵板一塊,民主派選委若能以謙卑自省的心態團結一致,扣連公民力量,自可以把影響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為香港人把關。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2016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