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社工看香港選舉】香港立法會選舉的五位社福界候選人中,為什麼邵家臻會當選?

【台灣社工看香港選舉】香港立法會選舉的五位社福界候選人中,為什麼邵家臻會當選?

編註:台灣今年一月大選時,香港政圈各界也到台觀選,一睹民主選舉的風光。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獨媒邀請了兩位年青台灣人來港觀選,一位關心香港獨立的提倡者,另一位則採訪功能組別社福界選戰,且看香港政治可否與台灣情勢對話及交流。感謝浩然基金的贊助及支持。

經歷長達15個小時的投票、30個小時的開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終於順利落幕。今年約有220萬人投票,創下投票率58.28%的歷史新高,香港的立法會選舉總席次有70席,由兩種方式選出,一半席次是依比例代表制的「地區直選」,由於2014年雨傘運動後爭普選落空,本土派興起鬆動香港政治版圖,地方選區因而出現泛民派小黨林立、多位候選人角逐的局面;另一半席次則來自職業、產業分類的「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這次選舉又以社福功能界別競爭最激烈,共有五位候選人參選,分別是前社工註冊局主席關鋭煊、前公民黨成員暨社總副會長曾健超、大學講師暨復興社工發起人邵家臻、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代表葉建忠、新思維黃成智。

社福功能界別關心什麼?是否以「業界利益」為重?

在選前,筆者曾分別拜訪過五位社福界別候選人,大致分成三個關注面向:一是整筆撥款制度與同工處境、二是社會服務面向的規劃與改革、三是社會權保障與政治制度改革,只是每個候選人的政綱涵蓋面向、細緻度、排序不同。

關鋭煊著重「業界利益」,其政綱將社工權益放第一,透過修改社工註冊制度走向專業化、增加社工人力、為社工薪資設立最低保障,去回應目前整筆撥款造成的勞動困境,其次是強化民生及安老服務;黃成智則以「服務對象」之福利規劃為重,要建全復康工作、少數族群權益、發展家庭政策,也應改革整筆撥款、關注目前社工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曾健超除了推翻整筆撥款、完善社會服務,亦關注同志平權、居住權益等人權訴求,更強調公義抗命、反赤化、爭普選對結構面之挑戰。

社總代表葉建忠認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長遠的社會福利規劃」,過去香港還有依人口分佈及需要「五年」為週期的福利規劃機制,但在1997回歸後便改成特首宣布重點服務項目,僅以「年」為規劃期程,服務因而變得不穩定,政府也不會產生新興服務項目即時回應多元的社會福利需求;邵家臻則表示應改革整筆撥款制度,改善「服務跟災難走,機構跟錢走,同工跟合約走,服務對象無路可走」的社福生態,其次是修訂綜援制度、爭取全民退保,再來是制定以公民權為基礎的青年政策、成立多個基層議題工作小組等。

整體來說,社福功能界別關注的議題仍以社工與社福議題為主,較少關注到政治經濟鉅視議題,亟欲改善的「業界利益」也反映出近年香港社福界的生態變化,回顧過去的社福功能界別選舉,從1985到2000年之間歷經了六次立法會選舉,當時社福功能界別選民仍未普及、候選人不多,其中還有三次僅有一人參選直接零票自動當選。

與達初訪談02

長期關注香港社會福利運動的歐陽達初表示,要理解現今社福界的選情需要從十年前談起:「社福功能界別的選舉一直到2004年才較具指標性意義,當年是2000年整筆撥款(Lump Sum Grant)實行後的首次選舉,三位候選人分別代表了社福界的不同聲音,有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的張國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方敏生、以及較接近基層社工與服務對象的大學講師張超雄。最後,張超雄以64票險勝社總代表張國柱,以39.01%得票率上任的張超雄,面臨無法帶動社總、社聯、社協(備註一)等社福領域既存主要組織網絡的窘境,社福界內部沒有更積極合作,使得任期間推動改革困難重重。後來,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於2007年發動罷工,3000名同工上街反對整比撥款制度、爭取同工同酬,此行動也讓社總代表張國柱在2008年勝出,2008年、2012年與社總競爭社福功能界別議席的只有建制派候選人,社總因而爭取到兩任的機會可以在立法會推動改變。而今年的情況,好像又回到2004年有多元聲音的局面。」

選舉結果由社工復興運動發起人邵家臻以4603票(39.8%)勝出,當選本屆立法會議員。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代表葉建忠以3858票(33.4%)次之,再來依序是前社工註冊局主席關鋭煊1255票(10.9%)、前公民黨成員暨社總副會長曾健超1011票(8.7%)、新思維黃成智557票(4.8%)。候選人眾多也將社福功能界別這次的投票率衝高至83.5%。但就得票率來說,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贏得半數的選民認同,為什麼是邵家臻勝出呢?選票分布又反映出什麼?

成敗主因:政策主張?組織網絡?

比對五位候選人的政綱,對於社會福利的基本立場其實差異不大,政綱約有七成像,但邵家臻團隊製作了兩萬多字的政綱綠皮書《初心猶在.社工到底》(備註1),透過9場「指點迷臻」公開討論會,廣邀不同服務領域的同工分享實務所見以豐富政綱,詳盡的政綱為選情加分。當年2004年張超雄也是將自己為綜援戶、新移民發聲的文章集結成《反叛點,可以麼?》一書,選前寄給一萬名社工,不少選民透過書認識張超雄也決定把票投給他。由於功能界別選區選民人數都比地區直選少且集中,通常不會跑街站,而是直接拜訪機構、郵寄政綱才接觸得到選民,另一個曝光管道就是在各類選舉論壇進行政綱辯論。

歐陽達初認為:「候選人政綱最大差異不在整筆撥款或完善服務,而在於政綱的用心度及意識型態,邵家臻的立場是站在更左翼的,不只要扶貧更要滅貧,也要改變稅制」,同時他也加入「功能組別民主派大聯盟」,與其他功能界別的候選人奠定基本政治立場。邵家臻的關注顯然不止於社福業界利益,亦強調社工身為公民推動社會發展的角色,鮮明的理念似乎吸引不少懷抱社會熱情的社工支持。

候選人葉建忠

第二高票的社總代表葉建忠以6.4%之差爭取議席失敗,未能延續社總在立法會的勢力。已有36年歷史的香港社會工作人員總工會,目前會員人數僅約1000人(不到5%的註冊社工有加入),過去曾組織各類工作小組關注福利服務規劃、爭取社工權益,社總雖熟悉社福界運作及政策倡議;相較於其他候選人,葉建忠背後雖然有既存正式組織的網絡與資源,但目前的組織定位與運作策略似乎未能再吸引更多同工加入,社總的實質影響力有限、認受性受質疑。社總理事王家明表示:「取消整筆撥款一直是社總近年來持續努力的議題之一,但因為改革很困難,有些同工原本對改變懷抱期待,最後看不見成果連帶對社總感到失望;有些同工是期待改變但不同行,這也反映出香港整體工會組織運作的困難。」

葉建忠認為社總未來可以更努力去學院宣傳,招募剛畢業的同工加入工會,尚未畢業的也可以先成為「社總之友」,從教育端下手,讓更多社工學生在學階段就能了解到工會的重要性。歐陽達初則是肯定社總在社福界組織化的累積和貢獻,但也認為「社總提出對整筆撥款的反思,僅把矛頭指向政府,未批判機構在整筆撥款制度下自由配置人力、調整薪酬之權力以及機構與同工之間的張力,社總仍是以比較社工本位式地去捍衛社工權益,立場似乎趨於保守,亦較偏離傳統工會的運動路線。」

邵家臻此次能當選並非只靠個人知名度,背後還有很重要的幕後推手「復興社工運動」,這個出現於2013年的非正式組織,是由社工學生、同工、老師為主組成的網絡,反思社工維穩角色、透過實際社會行動,應重拾社工的社會性與公共性、復興應有的社工價值。邵家臻拋出的是願景,期待福利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他與復興社工團隊帶出了一股從社福改革為起點推往民主社會與政治改革的新力量,站在更左翼、較接近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型態,提倡稅制改革、從扶貧到滅貧,以詳實的政綱、復興社工的組織網絡力量為基礎,回應了同工求變的渴望,是從各方角力中勝出的原因。

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多人同行

香港社福前輩趙維生亦撰文分析此次社福功能界別票的選舉結果,指出這次票源分散,邵家臻團隊與各方候選團隊能否智慧商談未來合作是關鍵,若能與既有網絡更多實質合作將有助於社福界共同推動基層民生議題。邵家臻表示進入立法會後將「以義聚人」,希望用理念跨越原本的團體界線,對內建立一個參與模式,參與成員不受限於既存的社工團體,而這個網絡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擴大社工的政治參與,讓業界、選民的聲音有管道可以反應到立法會,共同扮演好監督的角色。

來自草根家庭的邵家臻,父親是九巴工人,哥哥是護衛員,弟弟在貨櫃碼頭當司機,因為窮過、被欺負過知道那種感覺不好受,秉持著「初心猶在,社工到底」。經歷二十一場社福選舉論壇下來,自己也向同工們學習很多,「選舉會讓人謙虛,最大的發現便是自己的無知」邵家臻說。要講這些改革的理想落實到政治實務上,將需要更多努力、更多人同行,邵家臻這樣看政治:『很多人會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但我認為「政治是從不可能中創造可能的藝術」。政治本來就不可能只朝同一個方向進行,政治是在多重角力之下生出來的。在政治實務裡面沒有一定的邏輯和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政治是充滿變數的。但還是要跟政府好好的談,每次的談判都是角力。對於香港政治結構困境,我支持重啟政改的,未來真的有機會推動我會努力,至於尚未發生的也很難預設了。』以這段話收尾,同是共勉。

備註1:《初心猶在.社工到底》網上版

備註2: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簡稱社總,屬於行業工會,勞動權益、社福界政策倡議)、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簡稱社協,社工專業團體代表,關心專業化發展)、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與政府協調社會服務項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