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四圍絕交打港獨(為什麼「梁振英路線」不是對付港獨的妙方之三)

四圍絕交打港獨(為什麼「梁振英路線」不是對付港獨的妙方之三)

既然港獨對中央政府而言是個真實存在的問題,中美之間的新冷戰又迫在眉睫,香港的前綫位置日益吃緊,那麼香港的下一任特首又該走一條什麼樣子的政治路線,去配合大局面的轉變來穩住香港呢?我以為這就是中央政府在最後關頭要求梁振英放棄連任特首的關鍵問題。

在過去一個月裏頭,無論是接近中聯辦的陣營,還是頓失所依的梁粉圈子,都不斷有人放出消息,說中央政府換的是人而非路線,下一任特首無論是誰,都必須追隨既定的梁振英路線,繼續嚴打港獨,維護一國原則。但是我們之前就已經在這裏說過了,反對港獨並非梁振英專利,也不會是梁振英路線的註冊商標。對於中央政府而言,這根本就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和具體政治實踐的路線完全是兩碼事。哪怕是民望再高,形象再溫和的疑似特首參選人如曾俊華,也不可能在這個原則上鬆動半步。如果各個特首參選人真有路線之別,那就是應對港獨的手法之差異了。所以我們不應該讓「換人但是不換路線」之類的說法遮掩了真正的問題,那個真正的問題就是:應對港獨(特別是在即將來臨的新冷戰當中),那一種路線才是有效的方法?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從頭簡單認識共產黨對付異見和反對勢力的固有手段。它無非就是兩手功夫,一手硬,一手軟;硬的不必說了,大家都曉得;軟的則以統戰為主,雖然香港很多年輕人時時將「統戰」掛在嘴邊,但是不究其義,所以不妨在此多解釋兩句什麼叫做「統戰」。

「統戰」係「統一戰線」的簡稱,毛澤東奉之為共產黨人的三大法寶之一,它的原則就是因應局勢,暫時可以放下歧見,先聯合一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乃至於次要敵人,大家合作先幹掉主要敵人再說。統戰是套務實靈活的策略,用這套策略的眼光來看待人事,那真是應了一句老話:「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局勢,局勢不妙,敵人太強,自己的實力又不足以獨自除掉主要敵手,這時候就得廣交朋友,形成統一戰線了。比方抗日時期,日軍來勢洶洶,別說中共,就連整個國家都有亡敗之虞,於是曾為死敵的各個階層就該停止內鬥,「反動勢力」國民黨也都暫時不是仇人了,大家團結對外,先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共同抗日再說。等到日本戰敗,國民黨這個昨天的次要敵人又變回了主要敵人,所以這時必須團結各大民主黨派,形成「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一起對付國民政府。解放後,共產黨漸漸站穩腳跟,不必再和「民盟」那班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民主黨派分享哪怕只有表面意義的權力了,然後就有「反右」,之前「可團結的力量」打成壞到骨子裏的「右派份子」。

統戰不只可以對內,還可以對外用在國際舞台,當然更可以施用在既內且外的香港身上。去年逝世的許家屯先生在任新華社的時候,就是香港統一戰線延伸最廣的年代,就連號稱「民主之父」李柱銘先生和司徒華先生都是他們的工作對象。回歸前後,原本按馬克思主義理解該算是階級敵人的商家巨賈,則成了中南海的入幕之賓。特別是李嘉誠先生,提出「三個代表」,就連資本家都讓入黨的江澤民和他的關係尤其好,兩次來港都要住進他旗下的酒店。

提到江澤民,不能不說近兩年大陸的「長者熱」,忽然有很多人詭異地懷念起這個政治老人,那是因為雖然他的執政埋下了不少利益集團擴大枝幹的禍根,但他到底開放洋派,言路略寬,社會氣氛稍顯自由。可是等到胡溫後期,情形開始不太一樣,待得習近平上台,原來拉得算長的統一戰線更是驟然縮緊,整個局面有逆轉之勢。為什麼今天的共產黨開始給人一種不再搞統戰的感覺呢?那是因為形勢變了,他們有自信了,覺得自己足夠壯大。「國進民退」,民營企業家和新興資產階級再也用不着你去巴結了;嶄新的互聯網統治技術形成,所有大小異見都有「自幹五」和「小粉紅」料理,也用不着你去審查刪除。總而言之,政權力量空前強大,所以汪洋之前還在提倡的「公民社會」,現在一下子成了敏感詞;十年前民主還是個「好東西」,溫家寶還在高談「普世價值」,如今皆如過往雲煙,被蒸蒸日上的「中國道路」徹底取代。不搞統戰,是因為不用再給誰面子了。

說回香港,所謂「梁振英路線」就是一條不搞統戰的路線,他們緊跟形勢,把用在內地的那一套拿到香港,而且還要加碼執行,以示忠誠。對付民主派,固然要「vote them out」;便連本地商界和傳統建制,也都不必多加理睬。他們不需要結交和他們不一樣的人,儘管後者當中能人眾多;他們只要和他們一樣的人,雖然這種人的質和量都不怎麼樣(但他們聽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民主派出身的馮煒光出任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先不說這個位置本來就該廣結善緣,替政府核心做好公關工作,他的背景在理論上至少就該是個可以利用,搞好統戰的資源。可你看他是怎麼辦事的呢?居然是不斷在報刊上和人筆戰,語氣之好鬥,就連梁營核心張志剛兄都比不上。梁振英宣佈棄選之後,馮煒光在臉書上表示「知遇之恩,沒齒難忘」,遭到其前民主黨黨友柴文瀚議員以希特拉和親衛隊之關係類比的譏刺,結果馮煒光竟然回應說要「絕交」。碰到這種小事,假如真是「白宮發言人」,難道不該一笑置之?怎能用上「絕交」這麼意氣的回應?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政府高層的大公關公開說要和人「絕交」,倒也很能說明這個政府班子的路線。大概是絕交得太多,所以他們可用的能人就很少了。比如近日換班的監警會,裝點門面的工夫固然不必再做,一個泛民都不留,被稱為「梁粉」的李家仁醫生才給委任進去,過不了幾天又當上了浸會大學校董。這幾首梁振英班子的天鵝之歌,正好展現出他們這條路線的一貫原則,一切往昔能夠拿去統戰各方人們的位子,全都分派給最忠誠的同路人。

表面上看,不搞統戰,不廣結交,這叫做效法今上,以習近平之風治港。但問題在於如此唯我獨尊,繼續「絕交」下去,他們處理得了擺在眼前的局勢嗎?一個在香港四面樹敵的政府又有多少本錢去對付新冷戰形勢下分離主義呢?我們下週接着再談。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