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拒絕情感政治

拒絕情感政治

文:鄧曉文(東華學院社會科學系)

自雨傘運動到現在,香港對普選的討論仍然紛論不休。可惜目標未達成,傘運則完結。

作為學生,為把握自己未來的生活,當然希望普選誕生,不忍自己或下一代淪為二等、三等公民,生活在壓迫當中。

是次長毛參與特首選舉,目的是要突顯「公民提名」,延續傘運的初衷:公民參與,和反對八‧三一 、反對廿三條等。

「拒絕情感政治」,從來政治政綱就是訴諸「理性」。理性的人或合格的公民,就需根據他的綱領選擇。就如你買菜一般,你選擇的條件是菜的質素和價錢,不是其價錢牌是否精美。同樣道理,曾、林鄭、胡官、葉劉雖各有主張,形象各有不同,但意識根本並無不同,正如四位都支持廿三條立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中民望最高的曾,過去一直縮減醫療等公共開支,如今賣弄公關技巧都只為吸納提名票。所以撐曾的都只是被他的形象吸引,而忘記他過去的種種劣政。

近來有輿論認為,倘若林鄭當選,誰能負擔得起這責任?我卻認為,無論曾、林鄭、胡官、葉劉,任何一位當選,後果都是一樣,那誰應負上責任?這應是每一位渴求民主的香港人共同負上。(或者我會答,作為追求民主的青年人,我定必會為香港前途負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