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仇恨政治當道,我們還能獨善其身嗎?

仇恨政治當道,我們還能獨善其身嗎?

2016年,香港多事,全球各地亦然;不少大國適逢改選元首,然而新人士上場,新作風竟是,以強化對他者的仇恨作招徠。國際特赦組織於2月22日發表全球人權狀況年報中指出,不少國家以「國家安全」、「資源有限」為名,將弱勢小眾妖魔化,造成「他者與我們」的對立,透過剝削「他者」的基本人權,而爭取自己的選票和政治籌碼;例如特朗普上場短短個多月,就已經禁止七個回教國家的移民和旅客入境 - 這種「有殺錯無放過」的拒絕入境方式,對來自這些國家的人來說,是無辜被剝削本來可享有的自由出入境權利。

仇恨政治唔關我事?

有人會覺得,一個國家要保護自己國民利益,而要採取一些措施,實施一些限制,天經地義;Well,保障自身利益,無可厚非,但保障利益同時製造仇恨便是問題所在。當政客打著「保障利益」的旗號而將某些群體抹黑,製造不同群眾間的對立和偏見,甚至推行不合理的限制侵害人權;這種種,表面上能令「大多數」的利益受到保障,但這些保障是真實而持久的嗎?

在菲律賓,自總統杜特上台後,矢言打擊毒品;打擊毒品本身沒有問題,但菲律賓政府卻容讓執法人員,甚至一些殺手將販毒疑犯於未經審訊之下就法外處決 - 這與濫用私刑無異。

《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指出,「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而第十條亦訂明:「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並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任何疑犯需經審訊後方可按法庭指令作出懲罰;而一旦此等私刑、法外處決的先例一開,底線不守,小市民的生命和人生安全,又能如何保障?

在香港,行政長官以及人大常委亦企圖以難民為名,聲言要「退出」《禁止酷刑公約》;然而,此公約本身除了保障酷刑聲請者,亦保障一般市民免受酷刑及不人道對待,包括執法人員行使的過度武力。猶幸,此言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市民暫且能守住這條人權防線。

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指出多個國家出現類似狀況,「仇恨政治」似乎愈來愈有市場,人們容讓,甚至支持將侵害「他者」人權的行為合理化,以保障自己眼前的利益。但卻忽略了,當人權底線失守,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正如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Salil Shetty所言:「沒有真正為人民權利努力的領袖比比皆是。他們寧願犧牲那些代罪羔羊的權利,以獲得眼前的政治利益。」讓我們一同善用人類智慧,對政客的論述加以分析,勿受其鼓吹仇恨言論所蒙敝而乖乖將人權底線奉上。


延伸閱讀

國際特赦組織2016/17全球人權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