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個學生對於二零一七特首選舉的反思

一個學生對於二零一七特首選舉的反思

攝:Alex Leung

特首選舉結束。民主派(非建制派) 在沒有派人參選的情況下支離破碎,慘敗收埸。客觀上來說,香港民主進程不但並沒有向前一步,反而在整個選舉過程中,無論是策略派丶原則派的支持民主人士,抑或普通香港市民,又一次暴露了他們缺乏政治判斷力丶領導力,甚至理性思想的致命弱點,為整埸民主運動的前途蒙上陰影。

筆者對於傳統泛民(以民主黨丶公民黨為首,以及為數不少的民主 300+ 選委) 已經徹底地無言了。他們過於保守的犬儒主義令民主派在重大政治問題上再一次作政治投機(先前已有民主黨密晤中聯辨支持二零一二政改,再之前有支聯會八九年取消全港大罷工)。正如那些為賭而賭甘願放棄我們僅有的民主價值的人所期許那樣,泛民樂於迎合浮動的民意 - 那些政客們夢昧以求的政治資本。他們並沒有向市民詳盡說明香港人能有的政治選項,只以 「民意」和「策略」簡單概括其輕率的決定,對異見民主盟友遭受仇恨式謾罵與政治抹黑竟然也沒有嚴正的加以譴責和澄清,反而隔岸觀火,安享其成,簡直是香港民主運動的悲哀。

一。香港民主運動背景與主流泛民抗爭路線

西方數百年的民主鬥爭史,自英國光榮革命丶美國獨立丶內戰丶法國大革命丶歐洲民主革命浪潮,到現代代議民主制度的建立丶黑人丶婦女丶同性戀者的平權運動丶工會與資本家的抗爭,為何傳到香港之後落得如此慘象?皆因香港人只移植了徒具軀殼的民主運動,理論及內涵的淺陋與缺陷往往導致現實中民主實踐的冷清和失敗。普遍香港市民崇尚或習慣於簡單的速食文化,虛飾的消費文化,表面的政治討論,形成極為狹窄短視丶二元化的政治思維。

這幾種文化背景起源於歷史當中。香港的法律丶政制丶經濟系統是由英國移民者確立並塑造。看似自由的社會,背後其實是經濟至上的一元價值觀。(傳統基金會連續二十三年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但香港奉行的並不是自由完義,完其量只是虛擬的自由主義。在那麼多項自由權利當中,香港人獨缺最重要的一項 - 即政治權利。港英政府早期的高壓手段與六七暴動後的經濟懷柔政策,結合移民身份認同丶冷戰丶恐共等因素,令香港人一直沒有反殖和民主實踐的傳統。除了爭取增加立法局民選議席之外,傳統民主派並沒有在體制以外發起任何大型且連貫的民主運動。其實他們經過幾十年的偏安,早以成為中共官媒口中 「忠誠的反對派」,反對的往往只是單一議題居多,或民生,或政策,對民主的訴求只流於自上而下的權力下放,完全缺乏長遠的社會改革方案與全盤的民主化計劃。香港真正的公民民主覺醒和體制外的大型政治抗爭,要直到二零一四年的雨傘運動才漸成雛形。

雨傘運動中的民主力量,並把握沒有在運動高峰時聯合成全面民主化的最高權力組織(倒如召開人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普選,引進議事規則,甚至重新立憲等等),佔中者受到極右政團排斥組織的「拆大台」 攻擊以及政府丶黑社會兩面夾撃的高壓下分裂,急速碎片化,更延續到運動後互相敵對的狀態。傘運雖然沒有成功導致體制內實質的政治進步,但藉著公民抗命的精神與行為宣揚真正意義上,屬於人民的民主。運動後香港社會上趨生出比前人較為激進的民主思想及其載體。一方面是傾向左翼的 「民主自決派」,叧一方面也令右翼民族主義政黨(本土派) 瞬速冒起。本土派於二零一六旺角事件以及宣譬風波中失去社會輿論的支持,漸而沉靜,令民主派中的保守力量又重新得勢。進步民主思想的實踐在社會上缺乏支持,令泛民於特首選舉的策略和目標傾向保守,終以 Anyone But CY(Carrie) 的策略作為主軸。

二。本次特首選舉中民主派的策略和民主實踐

綜觀特首選舉,筆者認為,民主派的 ABC策略明顯是把雙刃劍,且流㢢大於益處,理由如下。

1. ABC 策略的利處在於民主派於這次特首選舉的動員能力和群眾號召力比以往更強。政治底線的後退的確吸吶了中間選民的遊離票,令民主派奪取歷史新高的選委票。但造王策略本身已令選委票的意義變質。以往,民主派的策略是突顯小圈子選舉制度的不義和低合法性(認受性),選票的意義在於搞局或對民主制度訴求的表態。

2.選委席位的增加令民主派難於估算自己的政治實力,甚至出現錯估的現象,制造 「造王」假象。在不知建制派選委內部的協調狀況丶形勢及他們的投票標準(即甚麼都不理解,或基於主觀猜測而沒有客觀證據支持,或基於媒體的推測) 的情況下,不向侯選人討價還價便宣布將選票全投曾俊華,無疑將民主派置於極為被動的位置上,任人魚肉。民主派輕易地將輿論主導權與話語權讓渡給曾俊華,其公關團隊及忠實支持者(注意,薯粉並不是堅定的民主力量,好些人也不支持民主,只是在惡劣政治環境中擁護一個給他抽象式好感和溫和形象的前高官而已)。加上非建制主流傳媒二元化的報導(主要攻擊林鄭月娥,而淡化曾俊華的建制保守政綱,甚至美化其為人與政積)。一時間曾俊華的民望暴升,由 Less evil 變成 「賢主」。在中共政權威權統戰,向港人自由步步進逼的政治現實底下,民主派竟然不把握時機向國際社會丶全港市民揭露中共丶建制派的虛偽無恥,反而自我矮化,主動投身於造王運動之中,掩蓋香港人提名權選舉權被剝奪的事實,營造有選擇丶人民勝利丶團結的錯覺,此為策略的荒謬。

3. 民主派以 Anyone But CY(Carrie) 作特首選舉的口號及路線,模糊化百萬港人在傘運訂下的底線和目標(公民提名權丶反對八三一政改框架)。除了少數選委堅持傘運原則外,其餘大多數(一直推崇民主丶法治制度的人) 並沒有以另一「更務實,更可行,更貼地」的策略爭取民主制度,竟然滿懷希望地倒向人治,憑感覺投票予政綱與民主相違背的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如此看來,未來中央政府以人治蠶食法治都不太可能有太大阻力了 - 只要掌權的是個溫和,貌似親民和開明的官員便可輕易將民主派及港人收服。

4. 民主派並沒有預計到 ABC 路線所帶來的,近乎毀滅性的反作用力。這種以情感主導的挷票策略,無可避免地撕裂原本同多於異的民主盟友。

自決派及少數民主派選委堅持民主原則而選擇投棄權票,引來不少民眾的不滿與謾罵,流失相當比率的支持者。導致這一結果的,首先是他們對港人政治態度的錯判,以為更多的人會選擇不要人治,不授權小圈子選舉(而這正正是去年八月立會選舉時的共同原則和形勢)。當然,他們較自由主義右翼泛民進步的政治理念,亦大大限制了他們的政治決定。左翼和自決派投白票,是意料中事(民主黨 all in 薯片也不在意料之外),但進步民主派失了先機,太遲爭取市民對其政治理念的支持。當長毛宣布爭取公民提名的時候, 其實輿論風向和民意,早已離他遠去。

三。對 “All in John Tsang” 的幾點回顧

1.民主不同於民意。後者不能凌駕於前者。一般來說,民意是抽象且浮動的,可受傳媒誇大澎漲。這並不是說民意沒有價值,但充其量它只具有參考價值。特區政府 「參考」民意,甚至以民意作施政憑據,是因其本身不具合法性和認受性(Legitimacy),沒有民主選舉賦予的權力。他們有時將決策訴諸民意,取悦群眾,但其實沒有改變缺乏人民授權的現實。由此可見,以民意為政治決定的唯一或主要依據,顯然不充夠,也無法服人。民主是實質的人民授權,而民意賦予的只有虛擬的群眾支持,意義有限。

良好的民主制度雖然服從多數人決定權(Majority Rule),但更重要,也更為可貴的,是投票前合乎民主程序丶議事規則的公民商議過程。不少市民似是民主短路,不談公民商議,直接挾民意以令選委,還稱之為民主的勝利,是為無知。民主 300+ 也從來沒有創造平台將公眾各方理性辯論,互陳理據,深入比較不同策略。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以情感主導的無謂爭吵,還有過急的功利主義。

2. 民主從來不是一言堂,需保護少數派和異見者的權利,防范「多數的暴政」(Tyranny of Majority)。部分策略派,曾俊華支持者及忠實支持者(俗稱薯粉) 在過程中不斷攻奸丶謾罵持其他策略和意見的民主派,威脅對後者進行政治報復,甚至抹黑。筆者認為這是極之不利於理性商議,嚴重違反民主精神的卑鄙行為,理應譴責。

3.大部分民主派選委依隨民意為依據票投支持八三一政改框架,經濟政策極之保守的前特區高官曾俊華(只因他的形象較為親和風趣)。由此至終,曾俊華沒有作任何有利民主的政治承諾,所說的無非是一些抽象且曖昧的口號(例如「團結」,與誰團結?資本家?財團?中央?又在甚麼原則和情況下團結?)。歷史不會說謊。曾俊華並非是香港救星,他主持香港財政十年,樓價以倍數增長,領滙上市,大白象工程頻頻上馬……他甚至不是真正的 Less evil,只是代表著另一種剝削香港人的模式 - 溫水煮蛙的慢性死亡(只是曾任權時代的延續)。 到今日,選舉結果證明,北京無意走回舊路,而選擇摘下虛偽的開明面具,真接改成鐵腕管治。曾俊華的敗選大大打撃了打算與開明建制派「大團結」的民主派人士,堵住妥協溫和路線的可能。

面對現實吧,香港人,威權時代早已來臨。在這個時代,若然民主派以政治現實丶投機主義丶利益行先,連基本的民主原則也不能堅守,反而視之為不設實際的理想,那很遺憾,民主運動即可宣告死亡,我們剩下的,也只有永遠的妥協,永遠的專制統治。

4.「薯粉現象」實在需要爭取民主的香港人深思和警惕。在這次小圈子選舉中,部分市民甚至選委(甚至一部分民主派) 對曾俊華的支持,竟以情感和直覺作為主導和依據。更甚者盲目地將自己的主觀願望投射到曾俊華身上(連 「民主之父」也出現了),將他過度美化丶偶像化。這種非理性的,宗教式的個人崇拜,就算退一萬步也和民主毫無干系。思維的表面化(即過於著重包裝丶形象丶觀感,而輕視政綱內涵丶政治往積) 令香港人容易接受排山倒海的傳媒丶公關宣傳,過份吹捧從來建制的曾俊華。今次曾俊華的競選策略可謂對所有民主派的一次引誘式試探。事實上,很多自稱支持民主,曾經參與傘運的所謂民主派,今天都經已 「露餡」而「真心支持薯片」(本人十分尊重沒有被幻想蒙蔽的民主策略派)。筆者只能對他們説:

「恭喜你地呀!你們再唔使辛苦自己良心,唔使再抗爭了,唔使再咁攰了。你地終於搵到自己真正的 boss(而非爭取自己做自己的 boss)。」

四。結語

經歷過雨傘運動丶新東補選丶旺角事件丶宣譬風波以後,香港人和民主派在這次的特首選舉似乎又有 「覺醒」。過往支持民主的薯粉和支持薯片的民主派,他們從雨傘運動中醒了過來,找到了最適合他們的民主抗爭路線 - 一種「永遠妥協的政治」(套用曾俊華的話)。他們戰勝了「道德的心魔」 ,選擇了一條門檻較低的平易民主路(他們也應當後悔當初佔中反對八三一,若政改通過了,他們便可以親自為薯片加冕)。對這些「貼地」的人來說,民主原則?不了,我要曾俊華!

另一方面,在傘運後冒起的新民主派,堅持民主運動信念的原則派,也從他們的夢中醒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為數不少的民主派丶甚至當初在立會選舉支持他們政治理念的選念,今天竟然為了一個從來沒有支持過民主的建制爛橙,而且正正是因為他們履行了當日的選舉承諾而背棄他們,或嘲笑他們是離地的「理想主義者」; 也有曾投自決派的市民指控他們是漠視民意的政棍。可事實上,政棍是指那些跟貼反覆民意的追風者丶民主的騎牆派。自決派正正是因為要突破傳統泛民的妥協路線才參選的。選民們,不是他們改變了,是你們改變了啊!

最後講多句,民主原則是民主派的底線,不再退。尊敬的公民:你們可以大談選舉策略,但請不要鄙視民主原則。不去堅守原則的民主派與沒有原則的政客無分別。他們只是赤裸祼的政治投機者,只是做回猜測聖意的臣民,只是在維護中共政權的建制力量。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