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終身年金計劃的男女論爭

終身年金計劃的男女論爭

圖片來源

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將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計劃」),讓退休人士繳付一筆過保費後,終身提取年金。計劃為有相當儲蓄的退休人士包底,強化了世界銀行退休保障第三支柱個人儲蓄的保障(註)。

公營年金為何與私營爭飯碗

現時香港除生果金外無劃一無審查的退休保障,有資產者需靠自己籌謀退休生活。在環球投資環境動盪的低息環境下,計劃可令有相當能力的人士退休得到更佳保障。比起全民派錢,政府的荷包更鬆動。這個做法新加坡已實行一段時間,與公積金扣連。政府推出計劃,與逆按揭並駕齊驅,而且不強制購買,令退休人士有更多選擇。

右派會質疑為何計劃要公營,因私人市場已提供類似的年金計劃。私人計劃有一些分保證回報和投資回報,市况差整體回報就會下跌。要一次過或按年向保險公司繳交費用再逐年領取小部分的方式需要消費者對私人機構有相當信任,不信任致客戶少,參與者少則沒有效益,也不能承載風險,加上利潤和行政費令回報減少,亦是造成「市場缺塊」的原因。

傳統觀念令預繳的年金從來不受歡迎,很多保險公司的所謂年金產品其實是與人壽相連的分紅式儲蓄保單,有些是可以一定年期後拿回本金的。政府此計劃幫助推動年金普及,令大眾接受。

不過,私人市場產品較有彈性,五花八門,例如可贖回本金應急、每幾年就會有一筆小錢「回塘」、可月供20年也可退休時一筆過買、與保險相連等等。為何政府要踩進私人市場裏做供應者、究竟市場是否失效、透過規管是否已可改善,仍有待商榷。

年金計劃歧視女性?

莊耀洸律師提出年金計劃涉性別歧視,原因是同是65歲投保,女性的回報率較男性低。本文不從法律角度而從精算及福利角度討論。

從精算角度,由於女性平均壽命較長,以同一回報率計,同一本金,每月領取的金額較小。因此問題不是回報率較低,而是預期領取年期較長,攤長來算,每月得到的錢自然較少。原理跟供樓一樣,息率不變,年期愈長,每月供款愈少。在精算角度不存在不公平,因為最後有生之年的預期收益,兩個性別應該一樣。保險公司跟客戶計風險,一樣會考慮性別這個因素。

若計劃視作自願購買財金計劃的一種,這個所謂性別不公平就較不明顯。分開計是避免要男投保者補貼女投保者,導致較少男人投保,最後還是要推出一個只限男人投保的保險。

年金是財金計劃還是社會福利?

但計劃不同的地方是公營。若計劃是自負盈虧,以公營系統當私營辦,做法可以跟其他保險公司一樣。若計劃多多少少也有用公帑補貼行政費、回報和承載不確定性,視作社會福利,跨性別補貼就不出奇了。即便是生果金,由於是可以領取到百年歸老,女性壽命較長,平均取得的年金較多。公共醫療也是同樣道理,社會福利容許財富轉移。

劃一金額計劃中誰向誰轉移,得看計劃的設計。如果由計劃中的男性所投放的資金來資助較長壽的女性領取同樣年金,女性金額增加,男性金額降低,實情是由計劃中的男性資助女性。若女性領取額增加而沒有同時減少男性領取額,就是由納稅人補貼。

除了性別,也有很多原因令預期壽命增加或減少,例如有長期病患或家族病史的壽命較短,那麼他們是否可以因為預期壽命較短,每月領取更多年金?若以性別個人化年金領取額,用其他遺傳應該都可以。世上有千百種因素可以預測人的壽命長短,如何界定哪種因素用作計算領取額、哪種不用,在商業世界是看行政費、查找真偽的成本,及因素對壽命長短的影響大小。性別是不用做身體檢查就知而且對壽命長短的影響大,所以保險公司一般都會算進去。但選取何種因素來制訂不同年金領取額就決定了計劃中誰向誰轉移。

究竟女性應否因為平均壽命較長而得到較少的每月年金,應看計劃的屬性。若是純粹金融投資計劃,可從精算角度按平均壽命算;若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用公帑補貼,目的是要有儲蓄的人士安享晚年,從公營角度看已經有一定的財富轉移,那麼政府補貼女性較多使兩性得到一樣金額也說得過去。這樣可能會令較多女性因公營計劃回報較私營優厚致更多女性使用公營計劃。至於法律觀點則留待法律專家解決。

註:「零支柱」為最低入息社會保障,第一支柱為公營退保,第二為強制性職業或個人退保,第四為非正式及其他非財務的支援

本文已於2016年4月18日明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