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空談數字無視社區 回應《香港2030+》意見書

空談數字無視社區 回應《香港2030+》意見書

致發展局及規劃署:

1. 就灣仔北海濱規劃,應提供可親水的海濱,與及連貫的單車徑;

2. 對銅鑼灣區增加商業用地,無論是以地下空間形式或是改劃土地用途,皆極度反對;

3. 加路連山道不宜改劃成商業用地,在對銅鑼灣及跑馬地交通極為阻塞的情況下,難以達到改善生活質素的目的;

4. 活化項目不應以牟利思維,應檢討整體保育的政策及制度。亦不應止於保育藍屋,各區更應能有得以保留自己獨特歷史面貌的建築;

5. 應將重點置於以人為本去設計的社區,不宜以數字追求指標,否則只會見樹不見林,對政策的處理更見零碎;

6. 正視社區中各人的生活形態:包括社區經濟、長幼傷健共融、文化、環境、保育、農地、體育運動、動物權益等,要有跨部門合作,確保生命都得以有尊嚴及應有權利;

7. 社區農圃制度應適時檢視,更應研究長遠香港農業的發展方向,以增加香港產業的多樣性,與及以自給自足減低運輸食物的碳排放。更應以此為處理廚餘廢物的起點,積極研究可持續的產業;

8. 就改善公共運輸方面,最直接的方法是開放數據,應敦促進行;

9. 積極研究墟市的可行性,要確保居民的衣食住行及鼓勵中小形商戶自食其力,最基本的想法是如何回購領展,與及因領展而賣出的屋邨商場;

10. 政府應檢視及整理社區中的閒置用地,如屬政府部門管理,應積極考慮短期租約方法,供社區使用;而私人業主囤積住宅及其他用地,應考慮徵收閒置稅;

11. 政府承認活化工廈政策失敗後,應該研究如何善後。工廈亦有先天的優勢,在土地規劃上,工業用地與人煙稠密的住宅用地區分,把對一般民區的影響減低;加上單位空間偌大,附近通常有五金原料和食肆等,提供藝術家最基本的需要。設在商廈的諸多限制,根本不能比擬。在香港,一個人口如此密集,而文化發展相對成熟的城市,要讓藝術家不再偷雞摸狗地在適切的地方創作,不管有沒有「六大產業」的牌頭,政府部門亦有責任去承擔,去捍衞、去開拓空間,以面對香港人的文化需要;

12. 反對東大嶼盲目填海及發展,萬不得己才可考慮。現在填海的地方是一個極深處,並不宜捨易行難;

13. 政府應在文件內提供棕地的地點及面蹟,應先將棕地投入社區,不應貿然填海;

14. 政府在文件中提有會有大量新增人口,請解釋人從何來。

灣仔區議員
楊雪盈 謹啟
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