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只得一次的機會 ——《戀愛病發》

只得一次的機會 ——《戀愛病發》

越來越多人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特別是創作界,好處在於工作時間彈性,多勞多得。泰國小品《戀愛病發》(Heart Attack) 以此為題材,由33歲年輕導演納華普.譚容格坦拿列(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編導。主角Yoon是freelance平面廣告設計師,一直與經理人兼好友Je合作無間,幾乎除了Je之外,無其他社交接觸。他日以繼夜、隨時隨地工作,最誇張有五日五夜不眠不休的記錄,為的只怕一鬆懈就被其他同行取代,直至他身體響起警號,全身長出紅疹。初時Yoon到私家醫院求醫,後來未有好轉,藥費又太貴,轉而到公立醫院求診,就這樣,遇上了改變他的實習醫生Imm。

診症過程中,Imm無法得知紅疹成因,但發現Yoon的生活習慣混亂,甚至毫無作息可言。成為自由工作者,偏偏為工作失去自由,日日寄居工作室,連外出都要抱著電腦,躲在黑布內修圖,只為趕工,更引發一身紅疹。對於Yoon而言,工作和生活,有何價值?

Yoon與Imm有過一場激烈的對話,他說作為一個freelancer,不可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因為一生人可能只會遇到一次;一直重視Yoon病況的Imm想他知道,生命同樣只有一次。或許當時Yoon未明白,除了工作以外生命有何意義,即便是死亡,也只不過人生必然的定律,所以他說出一句:「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那不是更應該盡全力把握每個機會發揮自我嗎?」Imm面對如此執著工作的他,感到無能為力,這次討論就此終結,不過她始終不遺餘力地幫助Yoon,希望他盡快痊癒之外,更希望他可以欣賞生命中其他風景。

每月的覆診彷彿成為兩人的約會,數個月間,Yoon 不知不覺間被 Imm 所牽引,「戀愛病發」的他開始調養生息,重整生活節奏。後來Yoon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工作低潮,能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正意義,在此不作劇透,可以講的是,他最後明白一生人當中只有一次機會的事有很多,可能是一次修補關係的機會;可能是一次與摯友聚頭的機會;可能是一次見證身邊人成長的機會;但也許不包括工作機會,真正值得他捉緊的,是「只能活一次」的生命。

作為愛情片,戲中的愛情線不太有力,沒有拉拉扯扯的三角戀,反而來得自然、真實。Yoon和 Je 之間的互動讓人暖心,從工作伙伴到好朋友,甚至為對方幸福而落淚,不似老套的「芳心暗許」或是「默默等待」,是由衷的著緊和關心。醫生和病人的感情發展暫時亦只到送送新年禮物,沒有過火位,最後一幕 Imm 在寫醫生紙時嘴角輕笑,留下小小的開放式結局,剛好搔到癢處,無爛尾feel。

作為喜劇,電影略嫌失色,節奏較慢,偏向平鋪直敘,對白更有一半以上是Yoon的內心獨白,簡直可比《春光乍洩》中黎耀輝的獨白。雖然笑位不算很多,不過勝在劇情夠「貼地」,描寫現代社會及職場面貌,不少情節都引起觀眾共鳴。有一幕講到Yoon到寺廟出席友人父親的喪禮,但仍全程手持電腦工作,而且到處找尋wi-fi,而寺廟又真的有 wi-fi借他,非常現代化!還有一幕惹來滿堂笑聲,Imm要求 Yoon每天做運動30分鐘,他就跑到健身房申請永久會籍,更買了一雙新的運動鞋,然後分享到社交網站,「po咗當做咗」,還要自我感覺良好,簡直完全反映現實,大家身邊都有這種做足門面工夫的朋友。又例如像Yoon一樣,不能負擔私家診所的昂貴診費,只能「天朦光」到政府醫院侯診的升斗市民,不論泰國、香港,比比皆是。這類情節在兩小時的電影中穿插不斷,是平凡中的小幽默。

電影一大特色是少場景,主要場景只有數個:Yoon的家,即是他的工作室;他經常流連的便利店;還有男女主角每月「約會」的醫院。就兩小時的電影而言,場景少會令畫面重複,令人覺得單調平淡,但同時以最「貼身」的角度,共渡Yoon作為自由工作者的每一天。簡單生活化的劇本,交代了作為自由工作者辛酸的一面,和找尋自我價值的過程,值得一看。

電影早於2015年上映, 成績出眾,2016年獲得「泰國奧斯卡」之稱的「泰國國家電影協會獎」7大獎項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等;以及大阪亞洲電影節的「ABC賞」,於IMDb評分更達8.1。今年3月作為「第11屆鮮浪潮國際電影展」的開幕電影後,將於6月22日公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