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二十週年系列」(八):「身分認同可以雙贏雙輸」

「特區二十週年系列」(八):「身分認同可以雙贏雙輸」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1997年開始,便就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進行長期、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國兩制」社會發展提供學術數據和研究基礎。多年以來,不少傳媒和學術機構都向我們查詢和索取數據,我們一律免費奉上。近年,我們更把原始數據送交專責作數據歸檔及研究的學術單位進行整理和發放。

回歸未及15年,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發起批評,認為調查「不科學」和「不合邏輯」,附庸人士連續數月砲轟筆者,企圖把港大民研邊緣化,兼且誤導市民以為調查只有「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的題目。對於這些無理指摘,筆者早已作出回應,在此不贅。

事實上,回望過去,當年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感有所下降,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預警。有關人士如果能夠虛心求證,實事求是,應該不會弄至如今的田地。

今日,回歸接近20年,調查結果又再顯示香港人的「國民認同」跌至歷史新低。以0-10分評價自己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程度,整體評分只得6.5分,較歷史高點8.1分低了幾級。2008年是上次高點,當年有北京奧運和汶川地震,刺激了香港人的愛國情懷。可惜,事件過後,有關數字拾級而下。

更加可惜,在回歸 20週年的前夕,市民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程度也在下降,整體評分為7.7分,是六年來的新低。至於市民對「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身分認同程度,也跌至十年新低。換言之,幾項單獨評分都顯示,市民開始身分失落。

其實,中國日益強大,理應逐步邁向民主社會。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自由和法治的優勢,雙劍合璧,又何需憂慮2047的問題?不幸的是,擁權者害怕和平演變,弄權者喜歡割肉自肥,而一般附庸人士,就只會阿諛奉承,蹉跎歲月。香港市民身分失落,事出有因。

香港人要重拾驕傲,就要更加肯定自己的核心價值,確認有關價值對未來華人社會以至世界秩序的貢獻。中央政府也要明白,過去的國難民災,都不是香港造成。反之,香港這片土地,曾經多少次為神州大眾提供庇護?為國家發展作出支援?和為國民革命培育人才?

香港好,中國會更好。香港人認同自己的身分,也可以更加認同中國人的身分。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機構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