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送給老師的禮物

送給老師的禮物

這一集《哲學有偈傾》的母題顯然是理性和感性,由二者的對立、張力,討論到如何互補和分工。節目策劃很用心良苦——亦很心思縝密,擔心一般家庭觀眾怕抽象,難以投入深奧的討論當中,所以加入酒這個話題,作為媒介,作為思考的助燃劑。

一般人都有飲酒,甚至酒酣耳熱,半醉或全醉的經驗,有了這種親身感受打底,在嘉賓及主持討論品味和Acquired taste、美好人生的狀態和境界、物質和非物質層次時,就有一點「理論」根據/資源,較容易對原本陌生的話題發生興趣甚或有共鳴,進而接通思想的頻道。所謂撻著(這不獨用來形容情愫之起始),一個對哲學欠認識甚至有點反感的人,有較大機會因為這種情景設置而愛上了思考。

這其實是一種有後設意味的構思和鋪排,竅妙在暗裡使用感性加諸理性的化學原理,像無同理心變得有同理心一樣。事實上,受過哲學訓練,也不一定對經書的見解有感,看得明白歸看得明白,總是覺得隔一重,並不出奇。如何打破這無形隔閡,去到知性的彼岸,可能有賴一種類似神探的直覺——並對自己判斷準繩有堅實的信心。這種哲學的靈感或第六感(所謂開竅?)何來,當然很難說得準。

關生在節目中提到,哲學並不是純理性的學問,要情理兼備——透過我們的感情,對世界的實際處境有觸動,有感受,知道問題在哪裡,知道有甚麼事情須關注。唯有如此,哲學的智慧和反思才有用武之地。他的學生(節目的幕前/幕後功臣)似乎把這番道理消化了,巧妙用於他任嘉賓的節目中。假如我沒看錯,沒超譯,這應該是一份特別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