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內地窺看香港之「香港回歸」20週年

從內地窺看香港之「香港回歸」20週年

圖片來源

尤記得,自孩童時代起,香港一詞對我已不陌生。居住在一河之隔的另一端,憑藉著地理的優勢,我得以收到香港電視台的訊號,而翡翠台,本港台,殊不知構成了龐大高牆中的一個缺口,一個讓我帶著好奇去窺看香港的窗口,每日的一個節目,一段新聞,建立起我身為局外人對香港的認知。計一計,從香港回歸10週年開始,經已持續了10年。

「小河彎彎向東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羅大佑的這首〈東方之珠〉,自10年前在電視機前看回歸十週年晚會聽到之後,便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甚至乎,在內地的語文課本以及音樂課程上,都可找到相關的課文和音樂樂譜。那時候的我,被這舒緩動聽的旋律打動,每次聽起都備受感動。而那時候我印象的香港,代表著繁華與美好,甚至乎在老師的教導下,覺得這是中國洗雪恥辱,冉冉崛起的象徵。幼時的我覺得,香港猶如一個傳說中的存在。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此的觀念正慢慢改變。

在內地有線電視下的香港台,是殘缺的。每當我在新聞時段坐定定在屋企看新聞時,有時上一條的新聞片段還沒播完,便淡出「我覺得呢個人相當可疑;雞蛋六只,糖呢就兩茶匙,仲有點橙皮添」等熟悉得倒背如流的片段這種看到一半便被插片的情況,讓我頗顯不爽快,有時更會覺得非常之無厘頭,而且伴隨著陣陣的憤怒的疑問:到達他們在擔心什麼?

不止電視台的插播,內地的網路環境也越顯狹窄。在新時代的巨型長城下,越來越多的詞語被歸入敏感詞,越來越多的內容被消失,這也代表著我的知情權也逐步削弱。幸好,萬物皆有裂痕,我找到了一個網路代理,讓我得以越過高牆看世界,滿足我的求知欲同好奇心。於是乎,我有一個全新的平台去了解香港,一個沒有河蟹插播的原汁原味的真實的香港,最後才發覺,現實與先前的想像差別甚大。

2012年,特首選舉中唐英年於梁振英之間的爆米花好戲;2013年,HKTV不獲發牌; 2014年,雨傘運動; 2015年,政改否決; 2016年,旺角暴亂;2017年,又一輪受到極大干預的特首選戰,以及今時今日的香港回歸二十週年。這些年的事件薄,我通過有線電視與代理網路,這兩個分別代表封閉與自由的管道,了解香港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身處一河之隔的我,便會審視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異同,同時間又會引起自己一些思考,但是這些想法都只能藏於心中,因為身邊無人可以於其交流表達,因為他們根本都對社會國家冷漠以及不關心。

今時今日香港的環境,彷彿已經比黑幫電影中的香港更使人恐懼。香港回歸20週年,港人自治的空間一再被打壓,港人的與內地相比多出的自由也慢慢縮窄,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也一跌再跌。而內地呢,與香港的情況比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香港回歸20週年的華麗舞台的背後,是人心惶惶,走鋼絲索。面對此時此景,一河兩岸的人們,都需在淤泥中找到破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