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哲學的零星社會工程

哲學的零星社會工程

在香港,「心理輔導」聽得多,「哲學輔導」恐怕不是很多人聽過。

盧傑雄博士在一次演講中,曾經這樣介紹「哲學輔導」:

「哲學輔導的基本和唯一原則乃不以人生所出現的各個所謂「問題」、「悲傷」、「煩擾」為異常。追求更充實和幸福的生活,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遭受挫折並不是病態的表現。我們需要理解那些困擾因何而生,並由此而悟得應對之道。有不少人生問題緣起於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推論,或人生經驗不足等等。價值危機、道德困境、意義失落等人生問題與及因而所生之情緒,皆是我們人生中所必須面對的成長經歷,不必是什麼可怕的疾病、異常的表現。」

哲學有條件發展為專業(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性),不代表唸哲學的都可以從事這種輔導工作。哲學(知識)亦不會是今集《哲學有偈傾》提及的「生命佬」眼中的學問,必須和人生哲學有緊密關連的內容方有意義/價值。但不少人(包括哲學系學生)對哲學有所謂錯誤的期許,認為它至少有助她/他們對應或治理(部分)生命/活的疑難,我們是有理由認真思考一下,問題是否單單出在她/他們對哲學(系)的無知之上。

今集《有偈傾》談到哲學是甚麼,以及哲學有甚麼價值等問題,我認為值得在一種「創造性破壞」的思考方向上鑽探下去。哲學的普及工作,不只是一種嗜好的推廣,將一些具自足價值的已有知識,用一般人較容易明白的語言/方法說出來。哲學的推廣——若本著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悲憫——是應該懷著使世界變得美好點的想法,這也就包括反躬自省,認真檢視本身(在回應世界方面)有否/何不足,有否過於因循守舊。

節目主持其實提出一個可能性:不需要自成一個部門的哲學系,而把哲學成分融入其他學術部門當中,例如歷史系開設/加強歷史哲學,藝術系就設藝術哲學等等。怎樣變革——若認為有需要——當然還有很多方案可研究,有甚麼部分特別需要加強(經濟及金融哲學?),要改革的話,戰略目標、路線圖和可行性研究又如何……答案不會是零和一(完全不用改變或完全棄舊迎新)。以上種種問題,關子尹教授在名為《哲學的公共性》的演講中,提出很多刺激思考的觀點,特別第九節:哲學的社會教育與「零星社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