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二十週年系列」(十一):「遊行慶回歸」

「特區二十週年系列」(十一):「遊行慶回歸」

七一遊行慶回歸,似乎並非偶然。

2003年以前,七一遊行只是小眾之事。自從董建華當年不理民意,企圖強行通過《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七一遊行已經變成慶祝回歸的另類盛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三天,不待七一遊行便匆匆回京,似乎不是巧合。妙著是避免尷尬,失策在於未有親眼目睹另類民情。歌舞昇平的背後,其實存在着很多民怨民憤。

回歸二十週年,遊行人數大約三萬,與過去兩年相約。對比梁振英在2012年上任時的十萬和2014年雨傘運動前的十六萬,香港市民對林鄭月娥的管治似乎已經疑中留情。

習主席避見遊行,讓林鄭月娥政府自己解讀,也屬明智。反觀梁振英不斷煽風點火,製造兩陣對決,漸漸把香港的文明傳統變成文革對抗。

梁振英的管治下,藍絲冒起,紅黃藍白黑五道縱橫。七一遊行期間,藍絲踩場,愈踩愈烈,與梁班子以群眾鬥群眾的策略同符合契。早在2013年元旦,民陣反梁振英大遊行時,挺梁團體已於同日在政總集會;同年8月,梁振英出席天水圍論壇時,場外有挺梁人士毆打反梁示威者,當中據報涉及黑幫人士;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佔領場地中多次出現「佔中」與「反佔中」人士,雙方爆發衝突;及至數日前的金紫荊廣場示威和七一遊行中,藍絲又再踩場,放聲謾罵,製造衝突,刻意破壞香港的文明傳統,應受譴責。

難怪在港大民研計劃最新公佈的回歸週年調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訪市民表示因回歸後正式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而在身分認同的調查中,香港人的「國民認同」更加跌至歷史新低,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程度只得6.5分。「維園啊伯」式的「文革精神」和「愛國表現」,實在是國民教育的反面教材。

多年前,民間流行一種說法:七一早上看升旗,上午慶回歸,下午去遊行;晚上嘛,看看煙花充充氣,高床軟枕又一天!

回想起來,這種想法不無智慧。當社會撕裂,非黃即藍,完全沒有周旋空間的時候,回望那種多軸多元的生活,原來已是一種浪漫。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機構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