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林鄭月娥感謝香港教區——香港天主教會與當今政府關係之發展

當林鄭月娥感謝香港教區——香港天主教會與當今政府關係之發展

兩年前,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在明愛賣物會上盛讚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本人寫了一篇文章《當湯漢樞機盛讚林鄭月娥 —— 論香港天主教會與政府關係之前世今生》(下稱《當》文),闡述香港天主教會與香港政府對年的互動關係。隨著林鄭月娥履任行政長官,助理主教楊鳴章也將於八月湯樞機退休後接任正權主教,教會與港府的良好關係將更上一層樓。

本人在《當》文中如此寫道:「林鄭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早就與社福機構包括明愛有所交流。其天主教傳統名校出身,港英時代在公務員系統內平步青雲,基本上就是殖民地價值的化身。如果梁振英代表土共『適度有位』、『搞鬥爭』,林鄭則代表殖民地時期『積極不干預』、『政商關係良好』等原則…… 此種思維,與教會保守板塊一拍即合。政府不去擴展社會福利制度,就由教會團體來做,政府在背後資助就可以了。」另,「明愛也需要政府資助,假若其他教會團體(例如正委)與政府對抗,則難免影響明愛利益。加上九七後,特區政府在地方社區之合作團體,不少已經轉換為親共團體,明愛要重奪社會地位,就要與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繼續合作。儘管社會出現不公,甚至主教也批評政府,屬於明愛系的神職人員也必定保持沉默,甚或繼續向政府示好。前明愛總裁楊鳴章輔理主教,正是明愛系的象徵人物。」

有關明愛系出身的楊鳴章主教,本人認為以上觀察依然準確。但有關林鄭月娥,則需要稍作修正。在梁振英政府中,林鄭當年的行徑確實相對靠近英殖民地的官員思維。但到了後期,林鄭越趨好勇鬥狠,有「CY2.0」之稱。到了小圈子選舉期間,同為天主教徒的曾俊華成為了英殖財金管治思維的代言人,林鄭反而與商界多了一點隔閡。但在北京的「調控」下,土共和商界唯有共同推林鄭為共主。林鄭「當選」後,開始向各界示好,顯示「女性的溫柔」。新政府就任後,亦擺出善意姿態(起碼不少傳媒如此演繹兼宣揚)。因此,比起梁振英,教區高層難以不喜上眉梢。

從參「選」到現在,林鄭多次刻意標榜其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名校畢業生之身份。例如曾到訪母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與修女擁抱互相問候。在「造勢大會」上,其強調自己是Franciscan,並在學校中學到仁愛。當「選」不久,便到堅道拜訪湯樞機、楊主教和副主教陳志明神父,並發新聞稿表示自己「常以天主教教會的訓導及指引為鑑。她說自小便在天主教教會學校就讀,多年來一直堅持實踐校訓『力行仁愛、實踐真理』,為他人服務。」兩星期前,她在專頁發表錄音,謂自己參與灣仔聖母聖衣堂的主日彌撒時,聽到信友禱文有為自己和新政府祈禱,因此「非常多謝天主教區」。在剛過去的星期日,她出席聖公會舉辦的「燃亮香港」崇拜,禮儀由鄺保羅大主教主持。六大宗教均有派代表出席,而代表天主教的是陳副主教。林鄭表示:「一如往常,我今朝返聖母聖衣堂參加周日彌撒;到下晝,我到聖約翰座堂參加『燃亮香港』感恩崇拜,慶祝香港多年來喺各方面取得嘅成就。等我哋一齊以謙卑的心,祈求信、望、愛引領香港再創高峰。」

林鄭與教區近期唯一一次衝突,來自其參「選」政綱中的「宗教政策」。林鄭在政綱中提出設立「宗教事務小組」。教區不久發表聲明,表示湯樞機「堅決反對」設立小組。林鄭也隨即回應,承諾不會再跟進及研究有關想法。然而事件完全無損其與教區的關係。例如上述的信友禱文事件是一例證。每逢主日,教區禮儀委員會均會發佈禱文參考,各堂區可選擇使用與否,並按各自意願加減之。當日禮委的參考中,並無為新政府祈禱一項。但原來除了聖母聖衣堂外,某些堂區也有此項,禱文字眼也甚為相似。因此可以合理估計,是教區某(些)高層發下的禱文。而且,林鄭與楊主教和明愛的關係密切,人所共知。林鄭委任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為行政會議成員,也再一次顯示其靠攏基督宗教政治保守勢力。

八月五日,教區為楊主教舉行履任慶典,屆時林鄭十居其九會出席。主教履任典禮,按慣例會邀請政府首長和各國領事,因此會邀請林鄭實屬正常。但楊主教會在講道中談甚麼、林鄭會否獲邀請宣讀信友禱文或奉獻,值得留意。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按教會規定,主教七十五歲便要向教宗請辭,待教宗決定是否續任。楊主教將年滿七十二,且身體不好,即使延任至七十五歲以後,也不會長久。因此,應該是「過渡主教」。現時的輔理主教夏志誠,屬於政治相對進步的板塊,但教內耳語,其非接任助理主教的人選。助理主教有正權主教的自動繼承權,輔理主教則無。那麼誰會補上楊主教的空缺呢?這人選將是政教關係的關鍵人物,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