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20170806 《約章》簡介會 x 「一地兩檢」議題講堂 嘉賓吳靄儀大律師發言 Part I

20170806 《約章》簡介會 x 「一地兩檢」議題講堂 嘉賓吳靄儀大律師發言 Part I

20170806 《約章》簡介會 x 「一地兩檢」議題講堂 嘉賓吳靄儀大律師發言 Part I

一地兩檢這事由一九八九年已開始。一九八九發生了六四,當時香港人心非常恐懼,因當時已決定將香港交回大陸。當出現六四事件,大家都好低沉,當時香港政府怎麼辦?當時港督是衛奕信,他在一九九零年的施政報告裡特別將很多基建項目集合一起,美其名是給香港一座玫瑰園,我們有前景的,我們有很多東西在做。這個玫瑰園其中一個很核心的部份是西九填海,有一塊土地讓我們做很多建設,是我們的空間。

這故事好像一條麻繩,有兩股紐在一起,一條是高鐵,一條是西九文娛發展中心。這兩事都在西九,現在看第一張圖,大家首先要明白西九在哪兒。在圖上角是油麻地,最終紅色那個就是高鐵的地方,高鐵香港段總站。側邊寫著西九文化區,可以見到這地在油麻地,佐敦在旁邊,是密質質的,佐敦和油麻地是密質質的,但西九這地是空蕩蕩的,其實這已有問題。當時第一樣是填海後,九七,董建華上場時看中西九,說我們要發展一個廿四小時生活圈,優質生活圈,在西九建一個大型高級場館,意思是人們可在這兒看歌劇、嘆世界、飲紅酒,很西方高級的活動,這就是優質生活圈。所以在那兒,他們第一是建一個很大很漂亮很豪華的歌劇院,讓全世界最頂尖的歌劇團在這兒表演,令香港非常有面。

另一個想法是,在二千年時,中央已決定建高鐵鐵路網,於是我們立即宣布高鐵納入我們的鐵路發展策略,一個網絡,高鐵我們又要有份。在那時,大家想著西九這美麗、應該有無限可能的土地,為何變成了車站?為何將這麼名貴的地皮變成車站?你可以想像那優質生活圈和高級大型場館是甚麼,即是在北京那些達官貴人,大陸沒甚麼文化,所以他們要坐地鐵來到香港這很有文化的地方去看我們的歌劇、我們的表演,你想想這概念還真不客氣,而且還有些無知。但當時的優質生活圈(的概念)是如此,不是為我們(而設)。當然董生這可以給香港一個特別的地位,可以對我們的經濟有益。董伯伯常常在想,我們如何可以做中港融合的工作,怎樣將香港變成特殊的、很有價值的地方。他很喜歡說乜乜港物物港,例如中藥港,醫療港,法律服務hub,英文是hub,即是這是一個中心。這就變成優質生活圈。

但二千年時,談及高鐵加進我們的鐵路發展策略後,我們沒甚麼資料,只知道有這麼一個概念,但甚實沒有詳細。你問,他們也只是說,我們諗住先,我們不知道詳細,所以無法諮詢,因為都沒有資料給我們。但在當時大家開始思考,這大型場館如何建在西九文化區。董建華當時有顧問報告,說我們香港缺乏大型表演場館,我們的大會堂、文化中心都太小,所以要一個大型的。然後當時說可以一個不夠,要發展成文化區,當時的顧問報告,大概是零二年時,說要把那兒建得很漂亮。在建特區之初他們有很多鴻圖大計,包括添馬要起一個回歸紀念館,好多好大喜功的事。這也是其中一樣。

年紀不小的人都會記得一樣叫「天蓬」的東西,要將西九文化中心變成一個很特別、舉世知名的景區,然後要有個地標,於是有個比賽,很多人有設計,看誰得奬。結果零三年時宣布Norman Foster得奬,就是起現在中環匯豐大廈的那位。他的很奬設計是在西九文化區有個很大的玻璃罩的「天蓬」,好像溫室般。曾蔭權做政務司時已由他去統籌這計劃,所以他很想有個「天蓬」,在外太空都看到,好像萬里長城般。

那時他們想到單一招標,即是他將這四十公頃的地當成是一件事,這其實也是一種割地,將整個地區批一個租約給一個財團去起。這財團要有些條件,例如要一個超大的歌劇院,要其他甚麼甚麼,而(財團)起好這些東西後同時可以在這兒起豪宅,可以賣,你賣了就可以賺錢。這麼大型的招標,你想想誰有本事承受得起?當然是那幾個絕大的地產商。但香港人真的很不(熟性),明明人家都設計好給你,你又要想些不同的東西,當時有很多文化界的人就覺得很不快樂,你起一個西九文化區,為何你沒有想到我們香港文化界的需要?

香港文化界很多年來都覺得他們受到冷待,而香港是無法好好發展我們的文化,其實你看很多歷史的東西會發現,包括最近我的好友許鞍華拍《明月幾時有》,香港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我們自己本土的文化有很多東西,但得不到承認。所以你看看,你常說鼓勵香港管弦樂團,但香港管弦樂團是無家可歸的。他們練習時都要周圍借(場地),和其他人一樣要book。例如香港芭蕾舞團,他們年來年去都可以拿到津貼和場地,但其他舞蹈發展不到,包括粵劇的發展越來越沒有地方,等等,很多文化界長期覺得他們缺乏土地、資源,因此有位本來可以做貴夫人、打扮得非常優雅、坐在高級演藝歌劇院的人,這人就是黃英琦,她不願意做貴夫人,反而和民間藝術團體去要求文化區發展時,這是最後一塊自由的土地,是應該去滿足香港人的文化表演發展的要求。因為民間很大的回應,越來越多藝術家覺得你(政府)沒理由這樣做,這是最後一塊地,你還要想廿四小時優質生活圈,就只是思考怎樣起一些消費的地方,去找有錢的人來這兒然後大家覺得好威,這個priority、優先次序完全擺錯了,所以那時民間有很大迴響。

映像Credit (Rice Post 米報 lai siu lung)
About the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