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意軍在二次大戰期間何以不濟?

意軍在二次大戰期間何以不濟?

原文︰www.facebook.com/neo.yatsen/posts/666745586860779

先陣子,在網上看到有一圖片,把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軸心國﹝Axis powers﹞三個主要成員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的表現描繪得入木三分。作者在圖中以士兵頭盔代表德、日兩國,卻以廚師帽代表意大利,暗喻德、日兩國士兵於二次大戰期間作戰力強大;相反,意軍表現毫不稱職!與德軍橫掃幾乎整個歐洲大陸、日軍征服整個東南亞比較,如圖所示,相比其餘2個成員國,意大利於二次大戰期間的表現可謂不堪入目,如:

  1. 當法國於1940年5月被德軍打至崩潰時,意大獨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為可以趁火打劫,卻被法軍堅強還擊,只能推進幾百碼陣地而已
  2. 意軍於1940年8月草率的入侵希臘,結果不單被希軍擊退,希軍甚至反入侵阿爾巴尼亞﹝時屬意大利領土﹞
  3. 北非意軍於1940年9月入侵埃及,旋被英軍擊退,英軍隨即入侵意屬利比亞,意軍於翌年2月全軍覆沒﹝註:埃及雖於1922年獨立,但英國仍可於該國駐軍及控制蘇伊士運河﹞
  4. 英軍於1940年11月空襲塔蘭多港﹝Taranto﹞,重創意海軍﹝註︰此役啟發日後日軍偷襲珍珠港﹞
  5. 英軍於1941年2月正式進攻意屬東非,該地於同年5月失守

何以意軍在大戰期間之表現如此不堪?墨索里尼自然難辭其咎。墨氏自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權﹝Fascist regime﹞後,一直醉心於重建古羅馬帝國。墨氏之個人野心固為後世所詬病;然而,世人忽視了意大利人向以古羅馬人後裔自居,自意國於1870年統一後,時思重現古羅馬霸業,再一次將地中海變成「我們的海」﹝Mare Nostrum﹞。易言之,墨索里尼不過是跟其他的意大利人一樣,懷抱同一「夢想」,無疑墨氏變本加厲,終令意大利捲入大戰漩渦!

問題是自1935年始,墨索里尼仿日本惡例﹝註︰日本先後於1931年﹙民國20年/昭和6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及1932年﹙民國21年/昭和7年﹚發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自此國際秩序受到衝擊﹞,積極對外擴張,先後於1935-1936年間征服阿比西尼亞﹝Abyssinia,即埃塞俄比亞﹞、於1936-1939年間介入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吞併阿爾巴尼亞等。連年用兵,除滿足墨氏之個人野心外,對意大利幾無裨益,而且對意大利之經濟構成沈重負擔。誠如墨氏女婿兼意國外交部長齊亞諾伯爵﹝Count Galeazzo Ciano﹞所言,意大利此時需要休養生息。就連墨索里尼本人也暫不欲作進一步冒險,當他與希特拉於1939年5月簽訂《鋼約》﹝Pact of Steel﹞結成軍事同盟時,曾有一「君子協定」——至少遲至1942年才發動侵略戰爭。當二次大戰於1939年爆發時,墨索里尼起初堅守中立,一來憤於希特拉事前未有任何告知,二來鑑於意大利情況不宜參戰。孰料希特拉輕易取得一連串勝利,墨索里尼終於沈不住氣,無視意大利毫無準備,一意參戰,與德國並肩作戰,以冀趕搭「勝利之列車」!結果事與願違,慘遭連串敗仗,需要德國支援,終變相淪為德國的衞星國!﹝註:平情而論,德國及日本也對戰爭毫無準備;前者當戰爭爆發時,尚未完成重整軍備工作,其早期一連串勝利多歸功於盟軍之拙劣戰略、希特拉神經質的直覺、少數德軍將領如古德林﹙Heinz Guderian﹚及司徒登﹙Kurt Student﹚等堅持推動新穎戰術;而後者於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仍未有長期作戰準備,以致昭和天皇於其回憶錄抱怨,日本遲至1941年﹙昭和16年﹚當東條英機接任首相後才有認真的準備工作﹞

除此以外,意軍於二次大戰的拙劣表現,亦源於其他因素。

意大利本身欠缺天然資源。雖然法西斯政權致力促進生產,但因意國人口過多、連年用兵,始終未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仍需依賴外國入口。自意大利參戰後,對外貿易大受打擊,再加上參戰準備不周,自然令情況雪上加霜。
此外,意軍並非沒有傑出將領,如「法西斯四巨頭」﹝Quadrumvirs﹞之一的巴爾波﹝Italo Balbo﹞及出身王族的奧斯塔公爵﹝Prince Amedeo, 3rd Duke of Aosta﹞等,但大多意軍將領腐敗無能,對戰爭毫不認真。在不稱職的將帥的統率下,不難想像意軍之質素。

事實上,與德、日相異,意大利歷無疑欠缺軍事傳統。德國雖為一年輕國家,但締造德意志帝國之普魯士為一軍事強國。自普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或Frederick William I,於1713-1740年間在位﹞始,該國成為軍國主義國家,其軍事成就素來為德意志各邦所羡。軍人在1945年前的德國社會本享有特殊的地位,而參謀本部﹝Großer Generalstab或General Staff﹞權威之大,連專橫如希特拉亦有所忌憚。至於日本,自源賴朝於1185年﹝文治2年﹞建鎌倉幕府始,日本歷史進入武士時代至1868年﹝明治元年﹞。即使武士階級於1868年被廢除,軍人被視為武士的繼承人,仍享有特殊地位。此外,日本自1868年以來,於多次對外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奠定強國地位。相反,意大利雖為一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家,但不似德、日兩國擁有光榮的軍事傳統。此舉固然源於意國為一年輕國家﹝註︰德、日亦為年輕國家;前者於1871年才建國;後者雖於公元3世紀已有國家形態,但遲至1868年才有國家意識﹞,而在歷史上自羅馬帝國覆滅後,意大利常淪為列強間的戰場,無力保護自己。過去,意大利城邦多奉行潛主政治﹝tyranny,此處指未經合法途徑建立的政權,而非現代政治所指的「暴政」﹞,為討好城市居民﹝同時為防止革命﹞,毋須市民服兵役;另一方面,由於不願賦予附屬鄉郊地區居民公民權,故亦不徵召他們從軍;唯有僱用僱傭兵團自衞,但他們戰鬥力弱,且毫不忠誠,自然難望建立光榮的軍事傳統。況且,與其高效率及高度組織的德意志鄰國相比,意大利人處事之馬虎、草率向為人所詬病

饒是如此,意大利並非一般人所想完全乏善可陳,如:

  1. 意軍將領格拉齊亞尼﹝Radodolfo Graziani﹞於1930-1931年間於意屬利比亞平定奧瑪‧穆塔克﹝Omar Mukhtar﹞領導的薩努西叛亂﹝註:薩努西派﹙Senussi﹚為伊斯蘭教一教派,活躍於利比亞,該派自1911年反抗意大利在利比亞的統治,且於一次大戰間,曾得土耳其——德國盟友——的支持。格拉齊亞尼於1940年重返北非重掌當地意軍,卻慘遭全軍覆沒之恥﹞
  2. 當英軍於1941年入侵意屬東非時,曾於克侖﹝Keren﹞一地遭意軍頑抗達2個月之久。雖然英軍終攻克該地,但其頑強程度遠超英軍想像

而最為法西黨人樂道的,自然是意大利於1936年征服阿比西尼亞。此舉不單一雪意大利於1896年在阿多瓦一役﹝Battle of Adowa﹞被阿比西尼亞擊敗之恥辱,亦一償意大利人帝國美夢之宿願。而墨索里尼在其22年統治中,因此征服成果令其聲望達到第2次高峰!此外,由於墨索里尼堅信天空是人類的未來,故此熱衷發展空軍。意大利於二次大戰期間,是少數把空軍建為獨立軍種的國丑家﹝註︰當時只有英國、意大利、中國及德國等國擁有獨立的空軍。在美國,空軍棣屬於陸軍。在日本,空軍分則屬海軍及陸軍,而海軍飛機遠較陸軍飛機精良,故時人有「海上蒼鷹、陸上雞」之戲謔﹞。

根據德軍將領如凱賽林﹝Albert Kesselring﹞及「沙漠之狐」隆美爾﹝Erwin Rommel﹞之描述,意軍並非沒有勇士,但戰爭的勝負始終取決於國家的政策、制度,及軍隊的組織及效率。然而,意大利的當政者盲目衝動,再加上行政機關效率散漫、積習難改,自然未能克服該國之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