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教授從學院轉戰社企助聾人

大學教授從學院轉戰社企助聾人

社聯轄下的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最近出版《社企指南2017》,截至2016年年底,全港有610間社會企業單位,比去年上升6.3%。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表示,社企數目持續增長,並循多元化發展。除了行業上的多元,亦有各類專業人士的加入,如建築師、醫生及學者等,將技術、科技或知識透過營運社會企業的模式轉移至公眾。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營運的社會企業「語橋社會資源有限公司」(語橋社資),便是一個好例子。

語橋社資由中大「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和政府「社創基金」撥款支持成立。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鄧慧蘭表示,成立社企是一個好方法讓學術研究成果帶入社區。她說:「我們所獲的捐款或是研究基金完結後,很多時候意味我們的工作亦要完結,但有些事是社會很有需要,不可就此停止,所以要想別的方式讓事情延續下去,成立社企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中大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已發展逾10年,以研究數據佐證,推廣手語和口語並重的學習環境有助兒童發展,而且對健聽和聽障小朋友同樣有效。健聽小朋友學習手語,能夠幫助小朋友記得新的概念與詞彙。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教學研究員、語橋社資健聽導師蘇珮詩表示,曾教導健聽幼兒學習手語,到幼兒一歲半時,口中描述巴士是「車車」,但同時做了巴士的手語,「其實小朋友知道這是巴士,但由於口語發展未成熟,說不出『巴士』。如果健聽小朋友未有學習手語,我們未必知道他的發展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