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面對「養豬政策」

如何面對「養豬政策」

林鄭月娥上台,北京對港的玩法到了新一層次。殺民主派的政治任務(由北京)交給律政司,法庭和立法會建制派,林鄭可以血不沾衣地劃清界線;她也甘當「配角」,自己集中做「非政治」戰線,今天就宣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名單。

陳日君樞機形容,左手毒打爭取人權者,右手派的糖也是有毒的,呼籲市民「不要上他們的當」,「民生來鎮壓民權是『養豬政策』」。我相信很多民主派支持者都明白樞機所描述的窘局,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如何面對樞機口中的「養豬政策」。是否做豬?不得已要做的話,要做一隻怎樣的豬?

按過去的範式,面對嚴重的政治打壓時,民主派都有兩種回應的傾向:一種是將焦點押在政治議題上,不惜以議會內的不合作來製造張力;另一種是希望在政治和民生上取得平衡,不會阻撓合理的民生議程。

我們有必要走出這套範式,一來因為這套範式本身會不斷強化由執政者設定的「政治 VS 民生」框架,二來當北京繼續找林鄭專責做「民生白臉」(相對於梁振英什麼也攬晒上身),政治議題對她的威脅將愈來愈細。

如何突破?首先要揸緊「民主」宗旨,重建思考「政治 VS 民生」框架。從殖民地晚期開放代議政制,到九七後這二十年,當我們談「民主」時,很習慣地將之放在「政治」那一邊,有「民主政治」或「不民主政治」之別。但是,講到「民生」時,好像就與「民主」沾不上邊。

這就是盲點。

其實,社會上所有公共事務,都涉及公權力,而涉及公權力的絕大部分事情(除了司法審判),我們都可以,而且應該將「民主」的標準套上去量度。政制固然有民主與不民主之別,公共財政的取用也有民主與不民主之別,而林鄭月娥希望發動一場「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和房屋政策,民主更是當中的關鍵。

殖民地政府的管治術,就是透過委任社會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團代表共同決策,令市民信服,同時也令市民忘記自己的民主權力被無緣無故地剝奪了。直到今天,當我們所謂討論土地供應和房屋政策時,還是幾乎沒人提出決策權力的問題:哪裏要收地開發,哪裏要填海,哪裏的地要賣給地産商,哪裏的地要留給公屋用,要建什麼房屋給多少人住,這些決策,現在完全是由政府和其委任的精英決定,連立法會也無從過問。

這個盲點,民主派要打破,然後也跟公眾一起打破。這是第一。

第二,是對民主的信心。樞機說,右手派的糖也是「有毒」的,此話說得很對。我們之所以自稱為民主派,而不是「法治派」或「自由派」,就是因為我們相信,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團做的決定,與社會公平公正背道而馳,唯有將權力轉移給普羅大眾,真正的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我相信,一個民主的城市規劃和土地管理制度,才可以解決香港普羅大眾住屋難的問題,斷不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內那些基層代表,年長精英和公職王。對民主的信心,是面對專制「軟攻」時必要的底子。

北京和特區政府兩面開弓。「政治線」如覆核刑期和一地兩檢等,固然要拼命砌,不能死(不做豬),同時間政府以為可以予取予攜的所謂「民生線」,民主派也要思考如何不再被動捱打,更要以「民主」串起兩者,一以貫之,乘勢反擊(做隻有反擊力的野豬)。那是擺在面前的嚴峻考驗。

附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名單

主席黃遠輝(公職王,城規會前副主席,現任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
副主席黃澤恩博士(另一個公職王,城規會前委員)
非官方成員(建分類)

-----

三個智庫代表,PRO超大規模填海:
黃元山(團結香港基金)
胡定旭教授(智經研究中心)
曾鈺成(香港願景計劃召集人)

前高官+法定房屋機構高層:
梁焯輝教授(前規劃署署長)
韋志成(市建局行政總監)
黃傑龍(房協行政總裁))

建測規園四學會巨頭,姚生想勝出補選何其難:
吳永順(建築師學會前會長)
許虹(香港園境師學會)
劉振江(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麥凱薔博士(規劃師學會前會長)

親政府基層組織代表+林鄭粉:
何喜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王坤(香港公屋聯會主席)
余偉業(「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PRO發展學者:
鄒廣榮教授
雷鼎鳴教授(資深環保界花瓶)
林健枝教授
吳祖南博士(新界代表)
張學明(鄉議局副主席)

工程界代表:
彭一邦博士(俊和發展集團執行董事)

主流傳媒代表:
馮成章(明報前執行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