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清算雨傘第三步:消滅戴耀廷教授

清算雨傘第三步:消滅戴耀廷教授

文:朱江瑋/街工執委
  
自律政司就東北案和公民廣場案要求覆核刑期,上訴庭分別重判16名抗爭者入獄6-13個月後,輿論嘩然。社會上對年青抗爭者充滿同情,十萬巿民上街抗議政治檢控,高叫「沒有民主那有法治」,就連石永泰大律師的求仁得仁論,也被連番追擊。批評青年抗爭者「冇著數」,矛頭轉移到戴耀廷教授,張浚生、石永泰、湯家驊等一個接一個,就連何君堯也出來抽水,去信港大李國章要求解僱戴教授。用眾矢之的、萬箭穿心來形容他現時的處境,並不為過。
  
不談何君堯這類小丑角色,新一屆特區政府主攻的方向,其實是香港的精英階層,亦即所謂的中間派,所以由湯家驊、施永青這類「扮」中間派份子多番出擊,貫徹「林鄭」名為和解實為招降的策略。施永青在昨天(28/8)的文章《建制派應感謝戴耀廷》裡,完整闡述策略思路;他借用所謂(傳說中的)泛民「獨立思考人士」,批評戴耀廷「弄到泛民損兵折將」、「法律界與泛民對立」、「佔中之後元氣大傷」等,質疑戴教授幫了建制派,好心不一定做好事,並呼籲泛民檢討戴的路線對泛民的影響。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泛民早已失去影響力,他們的對象其實是溫和泛民的主要支持者——香港本土的社會精英,部份是「維持現狀」派。他們並不是羅永生教授的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體制中,所描述的三個部份:「中央主子」、「高等港人」和「奴氣同胞」,而是介乎於「高等港人」與「奴氣同胞」之間的「專業人士」或「中產階級」。他們所希望維持的現狀,是回歸前後的「半民主」空間,羅教授所謂的「虛擬自由主義」,與八十年代的社會精英所主張的維持現狀也有不同。這一批八十年代的青年,當年不少受到民主回歸的呼召,意圖透過回歸推動民主,經過八九走過九七,已失去與中共爭勝之心,只想守住明知是虛假承諾的一國兩制,拿著千瘡百孔的《基本法》,見步行步(陳太名句)。他們成長在洋人主子轉換成北京主子之間的政治真空,呼吸自由的空氣,初嘗民主的味道,享受法治的好處,以及乘搭經濟向上流動的便車。
  
戴耀廷是他們反抗中國天朝主義的面貌,戴忠實地扮演皇帝新衣的小孩,指出刻舟不能求劍,緣木難以求魚,民主更不能等待主子施舍。陳冠中在《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一書中,提出的天朝主義和一國多制格局,與英殖時期(尤其是後過渡期)的勾結共謀形式最大的分別,在於兩個主子之間文化構成的區別。天朝主義容許「特區」存在暫時性的自治,也同時強調中央集權、國家認同和黨在法之上,視特區為權宜的統治術,而非歐洲文化以法律協議和自治權利為主調看待一國兩制和憲法。從勾結殖民體制轉換成天朝主義一國多制,表面上看似「馬照跑、舞照跳」,但這一批社會精英,卻是最直接感受到社會空間的收縮、自由味道的改變。「佔中」能夠成事,這個社會階層的支持必不可少,而最後演變成雨傘運動,則是與另外一股年青人為主的力量交叉互動的結果,是他們始料不及的。

「雨傘」未竟全功,中道而廢,運動一度陷入低潮,年青的力量曾經隨著DQ議員和本土派沒落而低沉,卻又被16位抗爭者的從容就義而重新被呼喚;然而,這一批社會精英階層卻有部份如石永泰等,開始埋怨起戴耀廷來,讓施永青、湯家驊等看到機會,進行拉攏和逐個擊破。
  
在天朝泰山壓境之下,要抵擋便要團結力量組成統一戰線,然而,團結之先必須先通過重重考驗,否則只是烏合之眾的苟且聚合,必被一擊而潰。戴耀廷教授作為這一個精英階層的抗爭圖騰,如果最後都被釘在十字架上而無人伸出援手,那麼,香港被改土歸流的日子,指日可待。特區政府清算雨傘運動有三步曲:DQ議員、刑期覆核、消滅戴耀廷(和佔中班底)。在北大人的考察中,第一步勝利完成,第二步遇到挫折,第三步剛要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