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攝影集】九十後社會紀實

【攝影集】九十後社會紀實

荒木經惟在香港之吻之說過,香港就像一個戀人,現在的香港就像過去的戀人,溫度、回憶都在失去當中,可以重頭嚟過嗎?

九十後社會紀實和小明文創合作出版《九十後社會紀實》已經出版,在各大書局中有售。 由2012年開始,攝影師凱撒Kaiser KS在香港這個城市四處遊走,他的鏡頭,捕捉了中環嘉咸街、天星皇后碼頭、海壇街、土爪灣、觀塘舊區、灣仔舊街市、蘇屋和石硤尾的一些片段。還有一些的人,恰好在那一刻,身在當地,也被攝進了照片中,凝結成為永恆。在發展的洪流中,這個城市逐步走向死寂,美好的事物不斷消逝。瞻仰遺容,憑弔廢墟,除了悼念死者和舊物,還能喚醒生者,使之醒覺:人人終須一死,美好的事物終將消逝,可能是明年、明天或下一秒;戀人彼此相愛,這一秒真的很美妙,在下一秒,恩情化作煙雲消散;舊歡如夢,年華似水,唯有把變幻的光影,匯聚成照片;就在那光與影之中,疑結了愛人的風姿。只有如此,才會令至深情者產生最大的震撼。「攝影須接受人、事、感情將會死亡,才會顯得影像有價值。」

二十世紀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說:「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攝影是情感交流,從身邊親近的人和事開始建立關係,持之以恆地拍下去,拍攝你感受到的事物;如果刻意保持距離,阻斷情感,就呈現不出你與人或事物的關係了,還有屬於你的情感。

發展好像走進令城市走進死寂,看到美好的事總不會停留,好的遷走,美的遷走,溫度流失更快,粉紅鮮花掉下,沒有人會願意停下留意,臉上冰冷的眼神:請不要阻礙我的工作,一切變得不重要,美好的回憶不值一分錢,美夢只有會在彼岸等著。拍攝是為了紀錄當下的感覺,不必改強調構圖或是相機款色或是 concept,將當下美好影子紀錄,摺開新一頁時,不知道會有什麼會失去,可能這一下快門會最後一張,如果這個地方沒有人拍下的,可能會被永遠的忘記,大家可能不會知道有這一回的發生。

在 2015 年其中一次中環嘉咸街市紀實中,無意中將菜檔老闆攝在相片內,在 2016 年的 4 月,菜檔老闆因病去世,他們四代人都是在嘉咸街長大,但他的兒子發現沒有為父親拍照留念,他在網上找到九十後社會紀實的長期紀錄計中找到他父親的相片。照片也成為他對父親最後的回憶。在由由和美好的空氣消失前,將當下的美麗紀錄,這個城市可愛的線條將不久的將來消失,作者城市紀錄者,冷靜傍觀,紀錄著城市死亡的,看著她墮落、變成一個陌生的路人。也許這新一頁會是美好的,為何不等待迎接被創造未來。害怕翻開新的一頁,明天不會更好,被規則的假像,沒有人情味、陌生充滿銅臭,城市心靈將被扭曲,十分相信被告知的假希望,會值觀將會被再改寫再改寫。在這一切已成事實前,在這被改寫之前,紀錄城市死亡前的樣子。

關於九十後社會紀實

無所不容,有所不為。攝影源自分享,我們是一群關心社會同時熱愛攝影的 90 後。儘管我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們希望利用攝影去改變香港人對社會運動的看法,紀實非主流報道會關心的事,為歷史作證。引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們於 2012 年的秋天成立,當初成立目的是為向大家分享我們所見到的影像,除了紀錄城市的變化、攝影修行的筆記、記錄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佔領中環、反國教、兩傘革命、魚蛋革命等等我們都要參與圖像紀錄。

在 2016 年底,九十後社會紀實自資出版了《年初一紀事》圖集,陳述年初一晚所發生的事,提供主流媒體以外另一個角度的看法,其後部分收益用於支援被捕者身上以及另外兩部影像作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