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建設認知友善屋邨

建設認知友善屋邨

【社聯頻道】

根據現有數據推算,本港每十名65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個患有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患者初期會失去短期記憶,長遠更會影響自理能力。要如何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生活得舒適方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Portia的媽媽患有認知障礙症已有六年,同樣面對短期記憶出現問題。例如早上發生的事,母親轉過頭便會忘記;甚至30秒前的對話,亦會忘記得一乾二淨,連做過甚麼也未必記得。Portia指,媽媽近年情況開始變差,試過經過自己家門而不懂回家,或是到了另一樓層而不自知。

為了建立一個便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友善社區,香港仔坊會在華富邨試行「智愛同行計劃」,期望透過鄰里互相支援,民官商三方面的合作,建立一個認知障礙友善社區。

香港仔坊會計劃經理李菀霖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社區活動時,萬一認知能力及方向感變差時,他們多會出現不安感,甚至有焦慮的情況。要讓他們在社區活得自在輕鬆,旁人在生活當中表達的一個小小慰問及關心,已足以令長者感受到社區並不冷漠,讓他們知道其實有人願意關心自己。

例如華富邨的保安員同事、小商戶或是街坊,若果及早認識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那就可以從多方面關懷及照顧患者。例如保安、商戶及街坊可以多加留意有需要的長者,及在商店張貼中心教育單張;而街坊們則可以鼓勵身邊朋友,到中心接收認知障礙症的檢查;期望藉此幫助老友記在華富邨持續居家安老,減低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

由於很多早期患者並沒有察覺認知障礙症問題的重要性,往往使他們錯失訓練的黃金時期,因此身邊人的關懷便極為重要。以智友伴義工大使羅啟蓮為例,由於丈夫在自我檢查中發現有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為了避免身邊友人患病而不自知,因此便邀請及介紹他們一同到坊會接受檢查,怎料發覺身邊有認識19年之久的朋友亦存有患病風險,情況甚致比她的丈夫更差。因此她覺得家人、朋友及親戚都要多關心身邊的人。

華富邨華泰樓互助委員會主席兼華富邨婦女會主陳培云指,街坊的身份讓他們能更容易被接受。「譬如社工或是姑娘去拍門,他們不會開門。但我們拍門,因為我們是街坊,我們熟悉彼此,如果我們拍門,他們會接受,他們會很開心,這個就是我們的優勢,可以讓他走出來,或是來香港仔坊會,看他們能否接受訓練。」

李姑娘指,許多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面對此疾病時,會有不安及焦慮感,更有長者處於「自我退縮」的情況,不願走入社區。因此透過鄰舍的守望,推動保安及小商戶的友善對答及購物經驗,將可令患者願意再次踏出社區,願意繼續在華富邨生活得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