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末倒罝的房屋政策

本末倒罝的房屋政策

林鄭月娥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房屋政策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叫市民買樓。不論是「綠置居」、「白居二」或「首置上車盤」,巧立名目無非是鼓勵更多市民置業,由公屋住戶到中產都不放過。林鄭多次强調,這是回應市民强烈訴求,目的是重燃不同收入人士的置業希望。

到底目前香港市民入市的意願有多强烈?根據統計處數據,自置物業家庭的比率,由十年前的52.8%跌至最新48.5%,租樓比率由12%增至16.4%。多了人由買變租,絕對和樓價不斷上升有關。樓價貴得太過分,令很多人買不起或不想買,也令部分人賣了自住物業轉爲租樓,這其實是經濟學101的價格和需求關係。住屋無疑是生活必須,但置業不是,租樓一樣可以解決居住問題。房屋是商品,價格越高需求就越低,這正常不過。

買不起樓不是問題,租不起樓才是問題。輪不到公屋,又負擔不起一般私樓租金的市民,一家幾口唯有住在環境惡劣的100多呎劏房,租金起碼5000元,隨時超過收入一半,他們的生活有多艱難可想而知。目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接近五年,隨著人口不斷增長,輪候時間只會越來越長。政府不斷說覓地困難,在如此有限的土地供應中竟還要撥一部分供市民置業之用,公屋的供應只會繼續緊絀,20多萬劏房戶上樓遙遙無期。林鄭經常掛在口邊的急市民所急,真不知從何説起。

林鄭爲了幫助中產置業,特別推出「首置上車盤」計劃,供家庭月入5.2萬至6.8萬從未買過樓的人士申請。其實以這個收入水平,絕對有能力供私樓,只是未必可以拿出一大筆首期而已。做成這現像,根本是金管局過去不斷收緊銀行按揭成數所致,只要適度放寬,問題即可解決。政府一方面收緊按揭以壓抑置業需求,另一方面又推出首置鼓勵上車,可説自相矛盾。

我們認爲,政府有責任解決市民居住需求,卻無義務幫助市民置業。這裏牽涉至少三個問題:(一)若政府使用公帑幫助一部分市民置業,會對其他不合資格的市民不公平;(二)在目前樓價處於極高位的情況下,鼓勵低中產市民入市是不負責任行爲,因爲一旦樓市逆轉,這批經濟能力比較有限的人肯定會首當其衝;(三)政府自己變成大發展商,嚴重干擾私人房屋市場。政府唯一應該做的是增建出租公屋,讓基層市民解決基本居住需要,有尊嚴地生活。

至於市民置業問題,林鄭其實不用操心,只要樓價回落至合理及可負擔水平,市民必蜂擁而上,要阻也阻不了。政府應盡力增加住宅用地,一旦房屋供應趨升,樓價必能舒緩。過往特區政府不停推説找不到地起樓,硬要打郊野公園主意,但其實地產發展商手握過千公頃新界閒置農地,只要適當地補囘地價是可以被轉換成住宅用地的。再加上早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布香港有1300公頃棕地,其中三分之二可釋放作其他用途,香港無地起樓根本是謊話。政府只要有決心與地產商和地方勢力周旋,香港可用之地其實甚多,市民根本無需挨貴樓。

思言財雋 Financier Conscience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