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生的非學術學習-誰偷走了大學生的創造力?

大學生的非學術學習-誰偷走了大學生的創造力?

作者為科大2008年畢業生

學校,本應是培育新一代成長的搖籃。

觀乎芸芸大學為了追求世界排名,削減培育學生成長的資源,改變制度,影響學生在非學術的學習。

香港科技大學於剛過去的暑假舉辦首個由大學主導的迎新營,配合其「首年住宿生活體驗計劃」,表面上是協助新生融入大學生活,理念看似十分漂亮;但有經歷過大學學會生活、宿舍生活的人相信都會出現一個疑問:適應大學生活,需要學校出手嗎?

掌權人的控制慾,扼殺青年成長的多元可能

以大學生態作為社會縮影來觀察,其實最貼切不過。呂大樂的<香港四代人>提及過,第二代人在一個擁擠的、競爭激烈的環境長大,例如以淘汰考試為主導的教育制度的考驗。他們成長於社會提供了很多機會的環境,並享受到成果,這一代人掌控了社會上不同的重要崗位,卻未有真正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更開放、更公平的環境。反之當下一代人與自己稍有偏離時,則手執大權,予以操控。大學生活,上莊、系會、迎新營、樓會,在沒有框框的環境下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盡展現出大學生的多元創造力,令人對社會未來充滿憧憬。掌握校政的「上一代」則以那些年的量尺看「下一代」。大學生活本是大學生非學術學習的重要原素,但每每會被人標籤為「掛住玩唔讀好書」、「第時搵唔到工」;宿舍生活更是大學生學習群體生活的重要一環,是社會近期推動「共住」概念的先驅,但每每會被學校千方百計收窄成為只作住宿的地方。掌握校權的一代看不順眼,索性插手操控,製造學校心目中的「你想」學生。

大學自主生活的育成,是走到大社會前的重要一頁

生活過、工作過的就會明白,其實最能夠學以致用於生活和工作,很多時來自非學術學習經歷。大學美其名推學校主導的迎新營讓一年級新生順利過渡和適應大學生活,實際扼殺大學生在迎接新生融入大學生活的多元發揮,本沒倒置。從理念角度說,自幼在家長的教育下,「升大學」是一個學生的里程碑。然而,到達這個里程碑後,前路出現了無限個可能,學術層面的提升只是其中一個選擇,大學生理應在大學這個平台尋找方向;從消費者角度說,大學的多元自主生活的培育,學費理應包括的。學校把權操控,教學產品套裝名不符實,是否可以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

當一些媒體或公眾每逢冬夏總會忽然站於道德高地,例行評論營新營淫亂、樓會活動荒誕時,有沒有人曾經訪問過、了解過畢業十年、廿年的「上一代大學生」,當年的非學術學習如何讓當事人成長、改寫他們的人生?

螢幕快照 2017-10-15 上午1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