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買公屋的政策悖論

買公屋的政策悖論

林鄭唔再起公屋,逼公屋窮人買樓,佢會唔會照買?

其實佢地會。

有唔少公屋家庭住左20-30年,通常死挨死慳都會儲到幾十萬做棺材本。政府依家日日0係度周街張貼成功趕走左有幾多「富戶」,不停抽查、扣分、收緊政策,嚇啲公屋居民唔買就黎冇得住,就算佢地真係冇其他資產,都一定會為左保著未來自己有地方住,唔駛出去租私樓俾人劏,乖乖地拎埋副棺材本同叫子女幫佢地供埋一份做樓奴。明天已經冇地方住,根本係唔會理之後供唔供到20-30年既風險,同埋林林種種維修管理圍標既隱藏成本。

但係一個三人家庭,每個月最低工資日做夜做賺萬零蚊,其實加埋已經超過左公屋申請入息上限,已經就俾人叫做「富戶」。恕我直言,請問呢班人有幾富呢? 佢地係咪有短租富豪游泳池、億億聲揸手同私人會所會藉呢? 我唔排除有啲真係大陸有間廠有間屋,我都聽過有,但你叫啲做到冇停既打工仔話佢富戶,點解唔去買樓讓番個單位出黎,真係唔知係太過涼薄定係太過慷慨,原來香港真係篇地黃金,周街個名都係叫大富豪。

但當佢地俾人叫「富戶」,佢地就好應該俾人趕走;當佢地驚俾人趕走,佢地就會想買個安心;當政府拋個綠置居,無論其實根本同普通公屋冇分別,佢地點都會試下去買;當好多人去買,政府就話事實反映佢地真係富戶同有置業需求,一切都好順理成章。

這種「順理成章」,成為左公共政策運作裡面經常出現的一種悖論(paradox)。政策制定者會將你背後用各種辦法製造出黎既需求,講成為市民的真實需要,然後用黎合理化你既政策有幾受歡迎。但你用各種威嚇、標籤、恐懼、扣分、利誘、宣傳的手段,製造出公屋居民想買樓的龐大意欲,透過佢地既惶恐來衍生置業需求,令佢地本來可以安安心心不憂居住,變左要拎大筆錢買個安心同埋幫你房委員條數填氹,明明俾人打劫左都覺得係自願被打劫,明明係逼你去買就話係俾個置業選擇權(right to buy)你,呢個就係林鄭推公屋全面綠置化既最關鍵策略,路人皆見但依家奏效。

喺今日香港所有政策好似都整到你冇得留底既時候,我地更加要在自己的地方講「留低權」(The Right to Stay Put):一種不被人逼去上車既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