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CommonGround.HK:後領展社區商場實況調查

公屋消費者多元化期望
締造留區消費意慾不能單靠價格競爭

社區商業零售設施的營運方式,一直是社區議題。商場翻新、商戶更替,不時引起爭議。

為探討物業易主後的營運情況,供相關政策製定者及持分者參考,公共政策平台 CommonGround.HK,於 2017 年 11 月 18 至 19 日,分別在五個經領展出售予私人投資者的社區商場附近,進行街頭訪問,並成功收回問卷數目為 467 份。此為針對「後領展」社區商場的的首個獨立研究。

結果發現,連鎖店和獨立小店,各有存在價值;私人業主擁有的社區商場中,獨立小店的比例,甚至比房委會新形商場的獨立小店比例更高。

公屋居民要求多元化

負責今次研究調查的 CommonGround.HK 成員楊浩泉表示:「首先我們要打破一個謬誤,請不要以為公屋居民只貪圖貨品便宜。事實上,調查發現『貨品價格廉宜』的重要性,不及『貨品選擇切合日常基本所需』和『貨品要有多種選擇』,反映公屋住戶對日常生活所需的質素和選擇,以及他們對商場的環境,亦有一定要求。另外,社區商場若然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大多寧願跨區消費,『用腳投票』。」

楊浩泉解釋:「綜合政府統計署及扶貧委員會資料,公屋居民的住屋開支佔入息比例為 12%,遠相較私樓住戶的 39% 為低;在衣履、交通及其他開支方面,公屋戶的消費力均累高於私樓戶,當中飲食開支的花費能力,更比私樓戶高出近一倍,佔收入比例 47%。公屋住戶雖然都同是升斗市民,但由於他們的住屋成本比私樓住戶低,所以不代表他們的消費力會比一般消費者低。」

借連鎖店增「留區消費」意慾,活化社區經濟

調查亦發現,近九成半市民認為,社區商場最主要功能是服務當區居民;36%受訪者表示最關心屋邨商場是否有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用品。

楊浩泉表示:「60%受訪者認為,翻新商場有助他們留區消費意欲。調查結果反映屋邨商場的消費者,並不是完全反對翻新工程。隨著市民期望不斷提高,重點不是商場的業權誰屬,而是如何成功令居民『留區消費』,活化社區設施。」

進行民意調查的同時,CommonGround.HK 亦有實地考察;證實不少經領展出售予私人業主的社區商場,連鎖式零售店最高的比例不過 37.9%。

楊浩泉補充:「其實即使公營部門新建較具規模的商場,近年亦以現代化裝潢、高知名度商戶為招徠,引證了市民大眾要求提升的事實。以房委會的旗艦商場「大本營」為例,連鎖店比例更高,反映社區商場翻新工程,甚至調整商戶組合,重點是要增加消費者留區意欲。成功的話,商戶增加營業額,當區居民也增加了選擇和方便,對各方來說都是正面有益的改善。」

楊浩泉建議:「事實反映,連鎖店和獨立小店,各有存在價值。但由於不少社區商場新業主,缺乏地區聯絡經驗和窗口,故此在業權轉手後易衍生出不必要的恐懼和誤會。另外,調查顯示有4成的受訪者擔心翻新工程帶來不便。若然工程在所難免,新業主宜盡量考慮以局部翻新模式進行。此外,業主也應盡早透過各種渠道,與社區各持份者作緊密溝通,讓居民明白翻新和調整商戶組合如何能夠增加『留區消費』意慾,避免不必要之猜疑及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