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城大尺素情懷談書信直横及印刷豎横

十月份,香港城市大學與內地清華大學合辦尺素情懷展,為清華百年紀念之延伸,原來清大藝術博物館去年辦了開館「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札展」,據稱有國學四大師王梁陳趙及朱自清錢鍾書胡適等134封親筆信札手稿講義,文化意涵應該重大。

登訪高樓參觀三小時,頓感失望。

以包裝而言,隆重細緻:巨幅牆壁介紹展覽,原件護罩射燈照明。除此之外,虛張聲勢,似另有非文化之目的,可謂乏善可陳。

展題尺素情懷,命名跡近古雅;學人手札過百,自然趨之若騖。毛筆直書一一細讀,如見其人,滋味悠悠。奈何典雅函牘寥寥,餘皆硬筆横寫,今日慣見矣!而且不乏與水木清華關係模糊之横式文件,例如四九年開國後之相關人等,大煞風景。幸而錢夫人楊絳晚年的一封毛筆大函,疏朗可喜。

其中一展品,用紙為紅線方框,長窄之十二行,上方有機關名稱: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十個紅字由右至左,雖非八行,卻採傳統正寫繁體,亦堪悦目;不過,上款編輯同志四字,一反常規,寫於左上端,兩頁信紙由左到右寫滿,下款在右下角,上方有此致敬礼四字,已符新中國習慣,寫信人忘其名,可能是賀麟或金岳霖,行書挺秀。

傳統文化,歷代書法及版刻印刷,均右至左,何以此信反其道而行,與上方十字大大相悖,如屬無意,則暗藏天機,若為有意,則悟空逆麟。總之,此行不虛,意外收獲!

今時今日,大陸出版的圖書報刊,一律横排,與世界極度接軌,其中因素實由強力部門造成!只是可惜,強勢推行簡化,廢漢字、用拼音未曾成事,否則,新中國乃至以為緊隨強國必須簡體之人士可堂皇地實施横向完全用拼音字閱讀的圖書,即使有人擔心聲調問題,則註以四聲及輕聲,可解部份字形混淆,何况混淆無妨,因早已習以為常:重複回覆復活三字一概用复,古亦有之,誰曰不宜?

各位愛讀喜寫的朋友:直書或横寫,豎排或横印,本來無關宏旨,抑且干卿底事。問題在於內地一致横向,直式絕無僅有。箇中機關力量,豈可輕忽!
華夏文化,號稱五千年,但今日古蹟文物,一方面破壞盜賣,一方面庸俗輝煌,使人心恍神離,識者歎息。

外邦文字,其設計為横向者,自然横寫横印;漢字呈方塊型,可横可直,甚至下上迴旋傾斜,無一不可,任君擺佈。古代書寫印刷,採取直豎式,似由書寫方法决定,實際與眼睛活動也有關係。眼球雖可360度旋轉,但垂目較易;横閱或直讀的科學研究,二者皆有此快彼慢的講法,衡諸一目十行之說及實踐,似乎直排閱讀比起横排閱讀,真正可行。

古人有云:直抒胸臆,秉筆直書,書法行氣,寫字要有行氣,習字有如運氣練功,悉皆提醒吾人,以直報怨恰可,横行无忌切戒。

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刊詞學稿例,申明來稿必須直寫繁體,內地學術機構尚且堅持如此,港澳臺豈能大意,以為横行直行無有所謂,無傷大雅乎!

20171203志士上訴審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