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少數族裔兒童看人權

文:張鳳美(香港融樂會總幹事)

十二月十日是人權日。教育是人權,很多人都以為人人在香港都享有平等教育權利。雖然香港大致上人人有書讀,但不是每個兒童都有不受歧視、公平學習的機會。

事實上香港教育制度假設所有學童的母語是中文,少數族裔即使渴望學好中文,亦難以取得與華裔同輩相約的成績。《世界人權宣言》中提到教育應促進各種族間的了解和友誼。三個少數族裔兒童在最近的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上,向政府表達他們所面對的困難。

八歲印度裔的Muneeba分享她學習中文的經驗。 兩年前,Muneeba開始上小學,並被分派到給非華裔學生的中文班,課堂上教授的中文程度遠比華裔同學所學的內容淺易。她擔心這會影響她未來學習和職業選擇。

十一歲菲律賓裔的Icy也有相似的經歷。她剛入讀中文幼稚園時,因中文並非她的母語,她無法與華裔同學溝通。升上小學後,交朋友就更難,因為她的廣東話不夠好,而她的同學會無意間說一些令她難過的話,她因而感到被孤立。她不希望其他非華裔兒童有同樣經歷,她希望老師能用更好的方式教授非華裔學童中文,讓他們能學好中文,融入校園。

「我們也是香港的未來社會棟樑。」Icy說。

巴基斯坦裔中五學生Iqra在一所前「指定學校」學習。她說在一個種族隔離的環境中上課不是她的選擇。她意識到學校教授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讓她與本地華人流暢交談,也未能滿足她將來面對職場時所需的中文能力。她的弟弟就讀主流中文學校,因現時未有合適的中文課程讓他學好中文,中文語言能力不足更影響他其他科目的成績。

以上三個女孩分享的種種掙扎和願景,是少數族裔學生普遍面對的處境和心願。 當孩子們每天都用決心和努力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難關,政府會否在2018年下定決心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抑或我們還是會年復年地聽到這些不愉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