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咁又關港女事!?

在香港寫標題很易。

某報導寫道,可愛針織手作裝飾欄杆被投訴,或將被移除,是誰投訴的呢?

「港女狂投訴」,哦,是不是一班港女呢?不是,只是一個。

朋友講起這件事情,「到底是誰投訴?」「投訴的是一個港女!」「哦!是港女!」

涉事者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如港男有劣行,會否強調是男性呢?

「港男摸空姐大腿逃走仆倒」,「港男店舖偷M巾斷正」,「港男殺人後畏罪自殺」............

不會的,因為傳媒要把「港女」兩字與仇恨低劣及一切麻煩拉上關係。港男則盡量免除負面意義。

如果港女在外做義工呢?看看她的職業。「OL義助山區小童」。已辭職全身投入做義工? 寫之前的。「前空姐海外做義工苦與樂」,年輕的更好:「90後少女出走非洲看世界」,縱使90後最大已27歲,怎麼算也不是少女了。「靚女救人笑言不後悔」,救人當然由內靚到外了。港女去做義工? 港女捱得到非洲生活?港女會救人?不可能的。

話說回頭,這可愛針織手作裝飾欄杆的兩位創造者 Mary 和 Billie 也是港女,臉書上反對裝置移除的起碼一半亦是港女,成功爭取保留的區議員(不論你認為是伍婉婷還是楊雪盈)同樣是港女,如果認為「港女」兩字足夠清晰去起標題,不如乾脆寫「港女投訴港女制街頭藝術,港女聲援後港女成功爭取保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