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後關於香港本土運動的思考筆記

前言

相信大家不會對《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這本書及其作者鄺健銘陌生,我亦承認近期才讀這本著作實在有點後知後覺。但是我認為為這本著作寫下讀後感,仍然有其價值。近年,不少評論認為新加坡的競爭力比香港高,從而認同新加坡的家長式管治,香港應該學習新加坡模式。近日,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甚至說愛港之心來自於李光耀。*1到底新加坡的「成功」是否這麽簡單呢?本文的焦點是透過新加坡模式,去思考一下香港本土運動的方向。我嘗試歸納出四個主要方向:

自主權問題

第一,就城市競爭力而言,一個政府擁有愈大的自主權,就愈容易有高的競爭力。作者在書中曾提及到很多到港媒比較香港與新加坡時,有意無意地忽略一個重要分野:新加坡為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香港只是一個在一國之中權力不斷被收緊的特區。這個分野重要在於,當新加坡擁有主權,新加坡少了「主權政府vs地方政府」的政治矛盾,新加坡的權限亦遠較香港清晰,也有更大的自主權。因此,在內政上,新加坡可以制訂出比香港更立根本土的政策,政府的行動力也較高。在外交上,新加坡可以無拘無束地擁抱世界與「外國勢力」,從而為新加坡在經濟上獲得更有利的位置,提升競爭力。*2 所以,香港的本土論述,除了在正當性(legitimacy)上著墨,也可以在務實主義( Pragmatism)上著墨,提出當擴大香港的自主權時,有助提升城市競爭力,讓更多的中產或商人可以認同香港的本土主義。

本土意識

第二,一個城市或國家的公民具備本土意識是無可避免的,而本土意識並不代表是狹隘排外。作者在書中提及到由於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寬鬆,近年的外來人口增多,民眾普遍憂慮本地人會逐漸淪為國家少數,這亦是近年新加坡民眾本土意識興起主因之一。對於民眾本土意識的興起,不論是政府或是反對黨,都積極地作出回應,皆認同「核心新加坡人」的重要性。比如說政府的《人口白皮書》,第一頁便說新加坡人是社會的核心,而要維繫一個強大與具凝聚力的社會,有必要維持強大的「核心新加坡人」。而反對黨工人黨,新星吳佩松(Daniel Goh)在2015大選期間則指新加坡當下人口政策的重點,應以本地人為基礎,如鼓勵他們生育和提升他們的技能。*3 反觀香港,主流政黨視本土主義為排外法西斯,並對本土派深惡痛絕,被新加坡的政府比下去。另一方面,香港的本土運動更應該積極地推動下去,讓民眾的本土意識興起,爭取更多市民支持,迫使主流政黨不得不重視本土主張。

集體回憶

第三,建立一個現代國家以及維持國家的穩定,國家的凝聚力必不可缺。至於新加坡政府如何提升國家的凝聚力,書中也有涉獵到。新加坡是「人工國家」( artificial state ) ,正如李光耀在1961年所說,新加坡的人,「沒有共同的種族、語言、歷史與政治制度……獨立先於建國所需要元素的生成」。*4故此,新加坡政府展開一系列建構新加坡人意識的工程。當中包括從集體回憶方面入手,在201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新加坡記憶計劃」( Singapore Memory Project ) ,按官方說法,這場集體回憶「全國運動」是為「記錄新加坡珍貴一刻與記憶」,並指「新加坡故事並非只是關於國家如何從第三世界變成第一世界,這也關乎國民的相互扶持、生活日常與獨特經歷」。*5因此,對香港本土運動而言,特別是希望獨立建國或是建立城邦的倡議者,必須要思考如何凝聚香港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核心價值是甚麼。更進一步,是如何建立及推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核心價值,令更多香港人認同彼此是想像的共同體。

外交策略

第四,對一個國家而言,執行一套合適的外交策略有助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亦會帶來相應的經濟利益。而新加坡亦有一套出色的外交策略,令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有一定的地位和話語權。根據作者所說,新加坡外交策略的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平衡國際政治中的各種力量。執行方法是,增加新加坡與大國之間的聯繫,但在互動之中,不失自主,保持獨立身分;對問題的應對以不講意識形態、不相信非黑即白的實用主義為原則。*6 因此,新加坡既是美國的盟友,又能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新加坡的外交策略對香港本土運動的最大啟示是,假使香港成功獨立或是爭取到實然自治,香港的處境,會如吳叡人博士形容台灣般,是生存在帝國的夾縫中。*7 即使香港成功獨立或是爭取到實然自治,就算能擺脱中共帝國的魔爪,難免會向另一個帝國美國靠攏,一樣會受到很大的制肘,需要仰人鼻息。所以,在兩大帝國夾縫中尋找一個平衡的位置,才是香港真正命運自主的開端。

結語

每個地方都是獨特的,當然不能完全把別人成功的模式照板煮碗,但對於推動香港本土運動的人而言,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深入的東南亞研究,絕不是壞事。我相信即使不能助你找到「萬劫可解的配方」,也可以令你有所裨益。

參考資料:
1. 明報,【短片:「殺無赦」風波】何君堯:愛國心來自岳飛,愛港心來自李光耀,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2. 鄺健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2016, P.256
3. 鄺健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2016, P.224-237
4. 鄺健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2016, P.156
5. 鄺健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2016, P.46
6. 鄺健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2016, P.192-193
7. 吳叡人,〈賤民宣言:──或者,台灣悲劇的道德意義〉,《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衛城出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