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治丕變 何處立足?

DQ事件,再次顯示香港政制一個可怕地方,就是行政權力超大,立法會權力超小。當然羅,行政主導嘛。所以事情又回到老問題:基本法的所謂行政主導,擺明維護殖民主義利益,而非市民利益。無論倫敦還是北京的殖民主義都如此。港人要命運自主,至少要爭取到立法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傘型多重組織

眼下,當然是一場場的保衛自治權的戰役。在行政淫威之下,民主派更加需要參考外國經驗。凡是威權主義國家而尚有一點選舉空間的,比較聰明對策,當然是盡量參與選舉。有論者認為DQ之後要杯葛選舉。在陣地已經一個個淪陷之際,還主動放棄尚可一戰的陣地,恐非明智。但面對DQ攻勢,又如何對應?答案很簡單:頭面人物在幕後,二級骨幹去參選。這又要另一個策略配合,就是狡兔三窟,曲線成立參選組織去參選。英文有個詞彙umbrella organisations,或譯傘型多重組織,它當然與傘運無關,而是指一個核心團體,外圍還有一連串支持組織。在威權政權下做反對派,往往需要這樣做。

這樣做要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有關黨派具有強大的政治信念,所以即使不能直接指揮外圍組織,後者始終在核心團體的思想及政治影響下,不會脫離前者。第二個前提,是有強大組織力,才可跨組織界限調兵遣將。

香港反對派目前兩個條件都不大具備。這是最大挑戰。從最近的補選協調,更看出反對派的重大內部危機。

一方面,形勢要求民主派更有政治整合力,另一面,現實上民主派卻更加混沌。從「非建制派」、「反對派」、「民主派」幾個名詞混用,就看得出來。當然了,因為不少人認為「非建制派的共同政治目標就是香港民主化」。[1]啊真的?所以馮檢基、梁、游也當然是民主派了?

反對派就是民主派?

馮曾經背棄民主立場,參加臨時立法會,這一點足使他除名於民主派行列了。或者他已經洗心革面?自當歡迎。這容易,他如果公開聲明,當年參加中共的橡皮圖像,是做錯了,如此他便多少挽回他的失德。他連這一步都沒做,泛民就開門讓他參加民主派初選,實在匪夷所思。

梁及游那個圈子,由於自己的原因,結果沒有參加初選,但恐怕民主派中,仍有不少人覺得他們也是《民主派》,因為反對派就是民主派嘛,何況是激烈的反對派。但無論他們的政綱還是其短暫的歷史,從來看不到他們主張過民主,相反,他們倒很清楚顯示仇恨中國人的種族主義立場,而種族主義不是民主立場,反倒是反民主的。其次,港獨立場,激則激矣,但本身與民主不相干,它可以是民主建國,也可以是帝制建國—這方面若干人早就露了底。把任何「反共」者和「港獨」都稱民主派,其實是把南轅北轍的東西混在一起,變成和稀泥,裡面什麼都有,獨缺民主二字。這是香港政壇的古怪之處。難怪這次補選的所謂協調,只有技術的面向,而無政治準則。但是,上面提到,在威權政府下,民主派只有更加堅定爭取民主,不忘初衷,才能有信念力量,才能鞏固自己。反之,繼續上述的和稀泥,則即使一時風光,也是贏了戰役,輸掉戰爭。

退一步講,即使可把梁游稱為民主派,但大家都聽過豬隊友一詞吧?如果不是梁游在宣誓上的幼稚行徑,就不會造成DQ的骨牌效應。幼稚不在其港獨宣示,而在其宣示之餘,竟然事前根本沒有想到後果,也無後著。如此豬隊友,如何信賴?

有原則的團結

但是,要「大和解」嘛,要團結應付北京嘛。

團結當然好,但也要確保團結之結果,是民主派的生存空間擴大而非縮小。換言之,民主派需要的,是有原則的團結。無原則的團結,結果可能只是陪葬或者陪DQ。

另一方面,區分民主派和「非民主派的反對派」,亦不等於彼此不能締結種種臨時的聯盟,分進合擊。即使是馮檢基這類別,在選舉中即使不結盟,也可以締結《互不競爭協議》,或再退而求其次,締結《互不攻擊協議》。這在外國常有。

民主派一面和「非民主派的反對派」區分開來,另一面則適時結盟,就能兼顧「民主運動的發展利益」和「隨時團結最大多數」兩者了。若有危機,那不是來自這種區分,而是來自民主派自己的軟弱無力,而這又來自目前的四分五裂。彼此即使立場相近,也分立幾派。就像其他方面一樣,使是民主派,香港所謂政黨政治只是軀殼,彼此鮮有按政綱立場及其實踐,來決定親疏,反而是人治/私交色彩起主要作用。要合群為力,就需要盡快按政綱立場及其實踐的遠近,重新整合,親近者合併,稍遠者結盟,再遠者則訂《互不競爭協議》。這才是「有原則的結盟」,也是對自己、對選民負責任的態度。

民主派需要整合,不只為了選舉。事實上,選舉從來不應該太重視,因為立法會根本沒多大權力,講白了,不過是特首的諮詢機關。過去泛民全副精力搞選舉,因為幻想中共會「循序漸進」實現雙普選吖嘛。現在既然幻想破滅,剩下來的道路其實很清楚,就是紮根基層,打好民主運動的基礎,把自己從選舉型政黨改造為運動型政黨。尤其青年一輩,差不多「本來無一物」,更加有理由換換腦筋,重新出發。

練乙錚「跨階級抗紅資」

最近大半年的和解論,至少可以追溯到練乙錚的一篇文章,他主張建立「跨階級本土聯合陣線」,爭取大資產階級,小資以及一切反對派聯合起來,抵制「紅色資本」。[2]練乙錚認為,只要大資本家拉攏小資,再同意「提高利得稅及最低工資、降低標準工時」等等中間偏左政綱,民主派、自決派、本土派再贊成,然後「跨階級抗紅資救香港聯合陣線」便成立,和紅色資本抗衡。

的確,當今形勢特點之一,就是連中共拉攏對象即大資產階級,由於中共自己的派系鬥爭使然,已經分裂成得寵派和失寵派,後者在暗中和當權派較勁。練的見解,多少就折射失寵大資的利益。不過,在練列出的一系列政綱中,獨缺什麼?不多不少,就是「民主」兩字!民主派如果喝下這鍋迷湯,肯定也會忘掉民主的。

2017年2月7日

[1] 「面對共同敵人,和解好嗎?」

[2] 論本土資本和「抗紅保港聯合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