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蕉徑故事》明日篇:農業緣

同一角度下,三十多年前(左)與現在(右)的蕉徑面貌。(相片由小媚提供)

幾經轉折,蕉徑始終與農同行。戰後這裡曾是香港最高產量地區之一,但隨後經歷二十多年的下行低谷。2017年這裡被政府劃定為農業園選址。蕉徑的明天,會是怎樣?

2
新界菜年代的蕉徑農田。(相片由小媚提供)

未必人人響往昔日農村社會,但較諸今天,它無疑單純多了。農夫辛勤種菜,收成經路口菜站轉送至批發市場;養雞的,將一籠籠鮮雞交給買手。農村家庭就是這樣得以過活。

我們無需掩着面來懷緬過去,舊農村也有其環境問題,農夫會使用農藥,雞糞也會對河流造成污染。不過,真正改變蕉徑鄉土命運的,並非它們,而是城市的發展。

3
蕉徑今貌。

就如水。水源充沛的雙魚河,貫穿着蕉徑農地。但隨著上游種種發展,水質已無復當年。幸好,蕉徑西面還有幾條源自郊野公園、未受污染的小溪,流量雖然不大,但總算為不少蕉徑的農地,維持天然潔淨的灌溉水源。

4
蕉徑今貌。

又如地。新界菜年代主要由外省人構建,農夫大多不是地主。蕉徑雖然有幾條原居民村,但不少農地業權卻屬於文氏。二十多年來,許多農地已被發展商收購;不少人誤會,以為蕉徑農地因無人肯耕田才被荒棄,其實還有許多人想在這裡租地開田,只是地主不肯租出。

5
蕉徑今貌。

或許我不應太苛刻,蕉徑囤地雖已路人皆見,但至少鄉郊為禍最烈的倒泥問題,這裡並不嚴重,否則它連成為農業園選址的資格也沒有。蕉徑被政府看中,計劃在這裡發展農業,數十公頃荒廢農地有望得以復耕;農地農用這句話,在蕉徑(只是在蕉徑)或許能夠成為事實了。這,應該是件好事吧?

大概,真的只能說「應該是好事」。現代已不是昔日單純農村社會,人類的機關與心計,這些年間一直沒離開過這片土地。而許多疑問,也不容易在表面上得到答案。

6

蕉徑今貌。

 發展商擁有的農地,會這樣甘心交給政府發展農業嗎?背後有沒有交易?許多人質疑這計劃是用80公頃的農業園,來換取數以千計公頃的農地被發展。這個是事實嗎?

 政府公佈選址後,第一件事做的,並非從規劃設計諮詢各持份者,反而是推出一條雙線道路工程;到第二期可能還會再起一條。如此規格的道路,真的是應付「農業需要」嗎﹖蕉徑農業最篷勃的70年代也不需這樣啊。大型道路在蕉徑出現,帶來的是方便還是危機?

7
蕉徑今貌。

 蕉徑農業資源優厚,這已是官民共識。農業園計劃中有「有機」、「常規」、「高科技」和「花卉」四個區域。有機及常規農業應該爭議不大,但高科技農業會否是一些根本不使用自然農地資源的水耕或環控溫室﹖花卉種植會否是接駁國內園藝盆栽(如年桔)的花場﹖我個人不反對這些行業的存在,但這些農業模式在棕地發展已經足夠,不需納入在蕉徑沃土之上吧!政府心目中的「農業」,究竟是甚麼?

8
蕉徑今貌。

社會大眾往往從「外來者」角度去理解農業。其實,蕉徑保存着上天恩賜的良田溪水,樸實的村民、農夫仍在這裡生活。蕉徑的農業歷史、遺跡及經驗,都是我們珍貴的遺產。農業發展不應該是斷層式的劇變;尊重過去,才能承先啟後。
歷史不會倒流,即使農業園落成,蕉徑也不可能回復昔日農村社會,蕉徑的居民、地主,以及政府、發展商和其他關注農業園的人,都逃不過利益或政治盤算。在地產和資本主導的社會裡,農業園的主要考慮,會是農業、農村,或農民嗎?

9
蕉徑今貌。

未來難免有險阻,現實或許更是悲觀;但即使如此,我仍會選擇天真地面對未來,投入敵人的思維,最終只會將自己也變成敵人。農業緣既看天時,亦賴人心,沒有淨心,何來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