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者院舍「數學題」

最近沒時間拍外景,只能剪些立法會發言,等大家了解下電視新聞以外的立法會討論,以及睇下官員如何扭盡六壬,應該不至於有損公眾利益吧。

前幾天立法會財委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討論撥款興建粉嶺皇后山公營房屋計劃的社福大樓。這類項目撥款額不高,但沿着細節鑽下去,見微知著,同事稱之為「好好問」的項目。

同事的着眼點在於,皇后山公營房屋計劃位置偏遠,社福設施理應起碼可滿足屋邨居民的需要。如今計劃共有12000單位,住滿人口接近35000人,政府建議的社福設施如下:

(1) 1 所設有 150 個宿位的安老院舍
(2) 1 所長者鄰舍中心
(3) 1 所設有 100 個名額的幼兒中心
(4) 1 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由於資助安老院舍宿位不足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每年都有超過5000名長者在輪候期間死亡,大家自然會問,150宿位「夠不夠」呢?

根據立法會數據,全港來說,2016年有99000名65歲以上長者居於院舍,政府資助宿位有26800,其餘是不獲資助的私營院舍,「過去5年,安老 院舍提供的宿位總數下跌3%,與同期長者人口的24%升幅,形成對比」。150個,當然是杯水車薪。

這段質詢嘗試的,是將範圍收窄至皇后山計劃本身,繞一個圈去說明一個狀況:如果150個安老宿位連皇后山那35000人也滿足不了(35000 X 65歲長者比例16.5% X 入住院舍比例8% = 460個),那政府是按什麼邏輯提出150這個數呢?當政府有機會起時也起咁少,我們是否離開滿足全港需要愈來愈遠?

社署助理署長似乎未能說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