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建測規園界的5%

建測規園界的5%

今日聽到建測規園業內人士對補選的最新評估,現時司馬文(Paul Zimmerman)對謝偉銓的勝算比率約是45:55,即是約差距250票,司馬文就能勝出,比早前業內認為他基本上沒有勝算完全不同。作為一個候選人,他最大弱點是不被認為屬於一位界別內的執業者,會被指他不夠專業,對業界來說這比起僭建問題或只說英語更大影響。如果他要輸掉議席,將是輸在這一點。

但我想說,近年建測規園界的朋友承受了許多大型基建及城市問題的罪名:要頂上開發郊野公園的責任、充當地產發展的避彈衣、規劃程序成為公眾可參與的標靶、收到三尖八角的建屋地卻不被公眾理解、專業判斷難被理解,在不同的專業崗位也做得不安不樂。而這問題,明顯不只是專業範圍可以處理到的事,因為這些爭議,牽涉到一個比業界更闊的政策問題。一日政策不改,面臨的專業獨立性危機只會愈來愈嚴重。

因研究工作的緣故,近年在不同場合接觸過不少這界別的朋友,規劃師、測量師、建築師、園境師,在政府部門有,在公營部門亦有,在顧問公司也有,他們許多都是關心如何‘get things done’的務實派,懂得活在現有體制框架想做實事的聰明人。然而,有不少都開始看到,現有體制裡面已無法相容許多新時代價值與創造性實踐,例如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城市應變力(urban resilience))、城鄉共容、新經濟模式、開放數據(open data)、數碼城市(digital city)、建築保育、新土地管治、城市綠化等,就算有往往只能發揮得半桶水,甚至會因講「可持續發展」而被DQ,想做實事也變得愈來愈難。大家都察覺都無法改變一點現有體制及結構,這些好東西都不會真正來到我們的城市,亦即一場死局。

我聽過一位資深的業內朋友私下跟我說過,十多年前業內曾做過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問卷調查,發現有大多數界內的朋友都贊成「立即普選」,當年到最後並沒有把結果對外公佈,這是第一次讓我對這界別改觀。我們透過土地研究提出一種新想法,沒想過受到不少界別內朋友的查詢與拜訪,無論是一些你以為遙不可及的私人顧問、不同層級的公務員都有,這是第二次讓我改觀。第三次改觀,就是上屆這界別選上了姚松炎。

到了2018,香港普選的多年願景告一段落了,全面管治權干預日深了,如果連一份專業最後都只淪為一份職業,連務實的人也無法繼續務實下去,這將會是這個專業界別的悲哀。

這個局面,是一定不能透過選任何一位唯唯諾諾、帶界別朋友上井岡山的人士帶來任何改變的。重建專業者在香港社會的尊嚴,變得比任何時間都來得重要。當然,讓專業者能夠成為真正的專業,一定是無法透過選一位候選人就可做到的。但這界別內的5%,無疑是決定著未來界別內是否出現破局的可能,尤其是影響年輕一代專業者是否繼續發展下去的機會。

以上是一位關注界內卻在界外的朋友一番多餘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