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上了這麼多年Facebook,我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上了這麼多年Facebook,我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Facebook 在2007年左右開始流行,那時候我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時間,彷彿全世界都連結起來了,你的同學、朋友、同事、前度,通通都在FB上連結了,起初大家都覺得很過癮,因為你貼的相片會有很多like、寫的東西再無聊也有很多like (有時是愈無恥愈多like)、連更新個感情狀況也有很多like。一時間,我們就像Andy Warhol 講的那樣,每個人都有機會當15分鐘主角。

慢慢地,我們把Facebook 當作現實生活的延伸,甚至是把它當作現實生活。我們嘗試利用Facebook 來做我們想做的事,宏觀的如宣揚政治/環保/動保/宗教/教育/性別/法治理念、動員更多人參與行動、宣洩忿怒不滿,微觀一點的如宣傳個人創作、找生意、找有相同興趣的人、找另一半、八掛等等。

Facebook 這個平台,似乎有無限可能,我們甚至幻想過它能夠幫我們實現理想世界,例如動員更大的社會力量抵抗極權、形成更有力的公民社會、推動環保意識、幫助弱勢社群,或者至少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這十年來,我們在Facebook上得到了什麼?我想至少在起步階段,即是2007到2015年左右,我們的確在Facebook 上見證過甚至參與過很多場政治動員、共同關注過很多不公義的事、鬧爆過很多虛偽小人和無恥官員,這是好的,不是嗎?

這十年間,很多人在Facebook上認識變成現實世界的朋友、男女朋友、炮友;很多人在Facebook上發表作品,然後成名;很多人在Facebook 上變成了意見領袖,話語權不再由主流媒體壟斷。這些都是我們得到的。

然而,我們失去的未必比得到的少。起初,當我們開始對Facebook 認真起來,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言論而上心,結果便是一場又一場的罵戰。這種罵戰的規模和無情的程度愈來愈誇張。慢慢地,Facebook 上「脫穎而出」的所謂意見領袖,就是那些說話最誇張、最酸、最能挑動人情緒、最刻薄、最斷章取義的人。這幾年來的Facebook,言必老母、什麼事也可以演變成意氣之爭再演變成血海深仇,每個人都可能當15分鐘主角,也可能當15日公審對象。

除了最尖酸刻薄的意見領袖,還有起哄的群眾。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習慣了在智能電話的Facebook app 不停地掃讀更新、不停地like、不停地留言。我們都覺得自己好勁,覺得自己很正義。Facebook 處最誇張愈刻薄愈斷章取義的言論愈有傳播能力,那是因為我們有份把它傳播開去。我們在Facebook 上表現的不一定是真我,那可能只是因為覺得躲在帳戶後面很安全而釋放出來的最醜陋一面的自我。

當人人都釋放出人性醜陋一面,那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瘋潮。風潮之下,什麼事情也可以演變成鬧劇,情緒最波動的人在牽動其他人,當你提出質疑,你也會成為被鬧劇的對像。起初我們還來不及反省,所以一次又一次忘記抽身遠離鬧劇。

釋放人性醜陋還不夠,這幾年間Facebook 上分身泛濫,很多組織或所謂意見領袖的留言和分享,大部分都是不知真身的帳戶。有些品牌和組織,大量的like是來自第三世界,另一些組織的成員一人有n個分身用來和應自己人、去別人帳戶洗版罵戰,這不是什麼秘密。

我們自己也記不起,什麼時候開始會被不明來歷的分身牽著鼻子走的。(請小心:我也算是一個分身)

起初Facebook 冒起,是因為它要有大學的email 地址才能登記,我們才會當它是一回事。我們習慣Facebook 上的用戶是真身很多年,後來當分身愈來愈多,我們也沒有警覺,仍然會留意被分身推高能見度的罵戰和假消息、跟留言的分身罵戰。

重複的教訓

2011年,埃及反政府運動的其中一位推手Wael Ghonim 這樣說:

「我曾說過,想要解放社會的話,你需要的,其實只是網路。我錯了。」

Ghonim 是Google 的行銷經理,他有份建立的Facebook page 是埃及大規模反政府運動的催化劑,運動導致總統穆巴拉克下台。曾幾何時,Ghonim 和很多埃及人以為,網絡和社交媒體會帶來烏托邦,可是他們錯了。後來社交媒體沒有帶來更好的溝通,而是帶來不同陣營之間的互相攻擊和分裂。

Ghonim 的反省是:社交媒體能夠有力地傳播訊息,但不利於engagement (中文要找一個對應的字眼不容易,姑且稱之為溝通),而且社交媒體會製造回音室,把人性放大,結果是製造不斷的對立。

由雨傘革命到現在,大家對這種形容不會陌生。歷史在重演,我們都不自覺地樂此不彼地投入回音室之間的攻訐。

不同的是,2011年中東茉莉花革命,是社交媒體和忿怒的群眾把獨裁政權殺個措手不及。自此之後,獨裁者們學到了對應的方法,這些年來,大量分身打手和假消息網站滲透,製造仇恨和分化,遠一點的有俄羅斯玩謝美國大選,而我們身處的香港呢?如果你認為絕對沒有的話,那是自欺欺人。

上了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這麼多年,我們得的多還是失的多?這個我不肯定。肯定的是,我們經過這麼多年,是時候學精明一點,該學習止蝕,至少學習不把自己無限放大,學習不再當那些鬧劇及其製造者、打手和附和者是一回事。

(圖:作者近照。自嘲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