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立會五區 各有不同

立會五區 各有不同

1. 自 311 補選以來,各路人馬為選情作出許許多多節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解讀。看著看著,感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大家應該搞清楚一些基本事實才再作討論。之前討論過具體票數的升跌,發覺還未夠基本,今次說得再簡單一點:各區本身的人口特性。準備競選和評論選舉,認清人口特性是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基本功。不過,我發現坊間有些討論頗憑感覺,這兒提供一些客觀數據以作參考,彌補個人觀察的不足。

2. 首先是年齡。看選民登記的數據,無論任何選區都是長者選民較多。香港是一個老年化社會,戰後一代兄弟姊妹眾多,現在的夫婦寧願養貓養狗,年輕人在比例上本來就在下降中。不過五個選區還是有分別的。計老年人的話,以 66 歲為界,九東的老年人選民有 24.5%,九西有 24.0%,港島有 23.4%。不過一到新界,老年選民就大幅減少了,新西和新東分別是 17.4% 和 16.0%。反過來,很年輕選民的話,以 18-30 歲為界,新東和新西就有 11.3% 和 11.5%,港島最低只有 7.9%。

3. 注意這兒看的是選民人口,如果計所有人口的話九西的年輕人反而更多,因為還有外籍家務工和新移民。說回選民,畢竟九東有很多老公屋,難怪年老選民較多。新界發展較遲,加上年輕家庭買不起或租不起市區樓,很多都要在新界居住,所以人口也比較年輕。這點對選舉有很明顯的影響。新東一直是民主派重鎮,後面涉及年輕選民的取向。不過,近年來年輕選民走向本土派,而隨著本土派候選人被DQ,今次補選中范國威在新東又未能取得本土派票源,如果這成為一個趨勢,則香港立法會恐怕會變成澳門立法會那樣。

4. 再看收入。大家都知港島人有錢。畢竟港島樓貴,冇錢點住港島?扣除外籍家務工後,港島月入 60,000 以上的佔工作人口 14%,而同一個數字在九東只有 2.6%。這對民主派不是好消息。過去數次選舉中可以看到新民黨已成功攻佔居民月入中位數 40,000 以上的選區,加上工聯會在部分低收入區也有優勢,就只有月入中位數 20,000-40,000 的選區是民主派還未失守的。可惜偏偏在港島區這些中等收入的人群比例上卻相對較少,所以民主派在港島的選情可謂十分困難。再看看新界,新東和新西其實很不一樣的。說有錢人,新東比新西多很多;說低收入人群,新西又明顯比新東多。因此,過去選舉中我們可見新西的民主派候選人的形象都特別草根的(不過上屆同時有太多個這樣的候選人,結果攬炒⋯⋯)。

5. 那麼今次補選中民主派輸掉的九西呢?從收入來看,九西是內部差別特別大的一區。說到月入 10,000 以下工作人口的比例,九西是全港最高的;但說到月入 60,000 以上的比例,九西又是全港第二高的。九西既有深水埗、太子、旺角、九龍城和土瓜灣的舊唐樓,又有美孚、黃埔和奧運等的大型中產區,亦有九龍站、九龍塘和何文田的豪宅,內部差距十分之大。在比例代表制之下,不同的民主派候選人還可各顯神通。到了單議席單票制,派誰也會是十分難打的一仗。

6. 最後看住屋模式。住屋模式除了和收入有關外,也會影響到政治參與的過程。例如公屋的內聚力較大,做「地面戰」雖然成本大但效用也大,人際網絡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至於私樓就有另一系列的問題要處理,包括法團、維修、圍標甚至重建議題等。因此,公屋區和私樓區對候選人的要求也不一樣。從數據上看,港島和九西明顯是私樓天下,九東則處處見公屋。值得注意的,是新東的資助自置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區。我一直覺得居屋在政治上相對於公屋和私樓來說是很不一樣的,我期待看到更多相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