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粵語非港人母語?

粵語非港人母語?

教育局一三年向全港小學派發多份普通話課程配套資料中,有〈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一文,由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宋欣橋撰寫,強調「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語言中的方言如粵語,不能視為「母語」;「中文」等同於「漢語」,普通話科向中文科逐步合併係必然趨勢。然而,據Skutnabb-Kangas (1984),母語定義為:你人生最先學的語言。李宇明及宋欣僑故意混淆母語同義詞「土生語」(native tongue)同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粵語同普通話不能互相溝通,當然係兩種語言。華夏三千年來言文都不一致,口語必然粗糙累贅,須經提煉方能入文。粵語同普通話皆口頭語,但若定要講言文一致,粵語有三千年歷史,比普通話更接近書面雅言。語言係族群命脈根基,殖民地主往往將其語言強加語受殖者,中共及港共的「中普合併」大計,就係要徹底摧毀港人母語廣東話,令港人失去身份認同的憑藉,任人魚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個個學生在開始接受正規教育時,都應使用其母語」。保育香港粵語,刻不容緩!

宋欣橋話: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一種語言中的方言不能視為「母語」。把「粵語」稱作「母語」,不是嚴格意義上「母語」的含義。因為「母語」的「語」是「語種」,是指一種語言,而不是指一種語言的地域變體 —— 方言。宋欣橋引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宇明(二零零三)「香港多數人的母言是粵方言,但其母語仍然應當看作是漢民族共同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五一 年把母語也稱為『本族語』」。

宋欣橋強調,普通話和粵語不是兩種語言,兩者同屬一種語言,那就是漢語,我們通常把這種漢語方言之間的阻隔稱為「方言隔閡」。粵語的確屬於「中文」。但是,「粵語」不能作為「中國語文」的代表,這如同「粵語」屬於「漢語」卻不能代表「漢語」一樣,道理是相同的。人們通常是用漢語來代表中國的語言文字。因此,「中文」等同於「漢語」,例如中文教學實際就是漢語教學。這種「我手寫我口」的「言文一致」、「言文合一」本來就是語言教學的常理。普通話科向中文科逐步合併是一個必然趨勢。「中普合併」的大計,需要創造條件,學習語音的關鍵期(也叫敏感期)是在二至 十三歲之間。

港大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宋欣橋說法不以為然,反稱據一般語言學定義,父母所說語言就是「母語」,依此推論,粵語即為本港大部分人的母語。

據Skutnabb-Kangas (1984, 18),母語的定義為:來源方面,你人生最先學的語言。認同方面,你自己認同的語言,以及其他人識別係你土生語的語言。能力方便,你最擅長熟悉的話。功能方面,你最常用的語言。

然而,語言小眾在主流/大眾語言主導的地方生活工作,主流話通常成為其最常用的語言,在此情況,用功能界定母語就不公勻(Skutnabb-Kangas, Tove ,2008)。即是功能方面可能受到政治影響,譬如中國大陸,所有公開正式場合都強迫用普通話,各省各地的人都不能常用自己母語。

聯合國篇文不過將母語(mother tongue)同土生語(native tongue, 李宇明譯成『本族語』)交替使用,但李宇明及宋欣僑就故意混郩土生語(native tongue)同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As with any cultural achievement, a mother or native tongue is handed down as something to be preserved" (UNESCO 1951, “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s in Education”). 

粵語有三千年歷史,普通話計埋明請官話都只得三、四百年歷史。粵語同普通話不能互相溝通,兩者分別大過葡文同意大利文(R.Wardhaugh,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當然係兩種語言。有社會語言學大師指出,語言同方言最大分別係語言者有軍隊撐腰,方言則無(Max Weinreich 1934)!

華夏甚至西洋,三千年來言文都不一致,我手寫我口係五四運動的謬論,事關口語必定粗糙累贅,須經提煉方能入文。若一定要講言文一致,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文雅言。

事關粵語保留古漢音(入聲字,合口音),古漢字(正體字及一些古字,如㤢〔俗作郁,心動也〕、㩄〔俗作嘥,浪費也〕),古漢雅詞(如得閒出自屈原楚辭、後生出自孔子論語),古漢語法(雙賓語序如:我畀本書你;形容詞放在比較連接詞之前,如:你高過隻猩猩),古漢章法(四六成句,鏗鏘對偶,層層遞進,如帝女花之上表)(參曾焯文《粵辭正典》)。

普通話飽受北方胡語(蒙古,滿洲話),例如咱們、忽悠、牛逼、「讓」你喪失思考能力,再加上共黨八股,如進軍,嚴打,打假,一旦入文,貽笑大方。

教育局曾委託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參與「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研究結果去年十二月發表,反映「使用普通話授課與使用廣東話授課學 校的學生閱讀水平之間並無顯著差異」。主持研究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表示要學生用非家庭語言學習,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和深度。

在殖民過程中,殖民地主往往將其語言強加語受殖者,禁止本土人講自己的母語(Mohammad Khosravi Shakib 2011, "The position of language in development of colonization")。

語言係族群的命脈根基,中共及港共的「中普合併」大計,由學語音的關鍵期(兩歲起至十三歲)入手,就係要徹底摧毀港人母語廣東話,令港人失去身份認同的憑藉,變成任人洗腦魚肉的喪屍,好似大陸人一樣。

近十幾年來,教育局以金錢資助,利誘本港中小學普教中,至今已有七成小學及兩成半中學普教中。專門研究香港粵語的語言學敎授包睿舜(Robert Bauer)(二零零二)預測:普通話成為教學語言後一兩代間,香港學生用粵語正式學讀書面漢語之傳統將喪失,粵文書刊出版會萎縮,後生仔女將以粵語為恥,只在家中同老人家講,正如今下的廣州,而九七後大陸人不斷湧入香港,更會化廣東話做本港少數派語言,到本世紀下旬,粵語甚至會絶種。

不少家長支持普教中,以為仔女自細學好普通話,會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香港一旦形成講普通話的環境,港人的飯碗就會被中國來的殖民搶走!

香港粵語乃係香港創意工業的靈魂,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年出電影近千,香港創意工業如粵劇、港產片、香港粵語流行曲、三及第小說、動漫等,曾經雄霸東南亞,甚至揚威國際,為香港經濟發展重要一環。當年若非粵語在港得以休養生息,唐滌生無法創造帝女花等經典大戲;高雄無法創造經紀拉日記、許冠傑無法創造鬼馬雙聲等流行曲;周星馳無可能創造食神等無釐頭電影......。

一九五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尊重保護人人的母語,提出「個個學生在開始接受正規教育時都應使用其母語」。一九八七年十月,國際跨文化交際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西萊塞弗市召開「語言人權會議」,會議通過《萊塞弗宣言》,認為母語教育是基本人權,要求各成員國為各個民族的母語權利提供明確法律保護。一九九六年六月,國際筆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倡辦「世界語言權利會議」,會議通過的《世界語言權利宣言》將「母語權」視作個人的基本權利,指出個個兒童都有權充分學習本群體語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代表簽名支持宣言。

保育香港粵語,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