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心DSE經濟學科變成習近平經濟學

當心DSE經濟學科變成習近平經濟學

一股極左勢力已深入地蠶食香港的教育制度。

從前說,香港的應試教育只能有效地培訓學術上的精英,其餘大部分的莘莘學子欠缺多元的出路,故香港的教育制求亟待改革。結果,改革確是停不了,兩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就此疲於奔命,但應試教育的風氣只有變本加厲。

諷刺的是,在現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帶領下,香港的教育制度極有可能邁向連學術的精英苗子也遭摧毀的地步。

譬如說,若有精英學生在中學階段便提早自修國際法的學術文獻和鄧小平的講話記錄,繼而在中史考試的論述題加插剖析為何「主權移交」亦是合理的說法,那便會失去一些重要的分數。

又例如,楊潤雄涉把毛澤東的「大鑊飯」思維引進改革通識科,即是「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除非很離譜,否則一律及格吃「大鑊飯」。可以預期,這種改革一旦通過,師生普遍上在通識科共同努力的動力必然大減。

所謂多元化的教育改革,實非放棄考試評分上的嚴謹性,而是當權者落力開拓不同的出路,使學術科成績較遜的青少年也不用感到自卑和徬徨。現時卻恰恰相反,教育為政治服務,使香港學生的出路更為狹窄。

只能說,若楊局長的原意是要揣摩中共領導的心意,那麼他現時的表現肯定尚未到家。廢掉通識科武功的構想只是所謂的「防止學生的思想走向偏激」,遠遠未能達到宣揚習近平帶領中國偉大飛躍的效果。

稍有留意中國現時政經發展的人皆知,習近平其中一樣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是他認為中國能開創一套有別於西方國家的經濟模式,例如他在十九大所強調的「供給側改革」,其後有一大批官媒協助解釋這不是西方經濟學所理解的版本。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新城在官媒撰寫一篇名為《消滅私有制》的文章炮打市場派經濟學者張五常和吳敬璉,其幕後的意圖非常明顯。

香港的中學經濟學課程多年來受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主導,這明顯與習近平經濟學存在衝突。如楊局長貫徹所謂的「撥亂反正」作風,他隨時可把「需求定律」和「需求彈性」等經濟學基本概念排除在中學經濟學課程之外,取而代之把習近平版本的「供給側改革」列為重點學習概念,並要求老師加強教授聯繫匯率的弊病和港元改為與人民幣掛鉤的好處(從前高考宏觀經濟學考試題目要考生分析港元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影響)。當然,對現今的中共而言,香港傳統的中學經濟學課程也有值得保留的地方,例如國際貿易那個單元可以得出特朗普與中國打貿易戰是違反經濟學常識的結論(還有要求考生解釋中港經濟一體化如何有助達到經濟學所指的均衡狀態),諸如此類。

無可否認,教科書不是永遠不能修改的。但修改教科書的前題只能是基於學理分析發現從前的說法有瑕疵或已被推翻。況且,有時候新版本教科書是補充說明為何從前的說法有誤,而非單純地刪除從前的說法。任何基於政治需要而修改的課程,到頭來只會讓大部分學生愈學愈昏庸。